前沿科技
-
NASA将国际空间站的数据速率提高一倍,达到600Mbps
升级后的网络速度还将让只能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的新实验和技术演示成为可能。这些实验和演示需要比以前更高的分辨率或更详细的数据。国际空间站使用一套定位在高轨道上的跟踪和数据中
-
美企研发“世界最大芯片”驱动AI系统 比普通的iPad略大
一直以来,这使得它们成为一些AI处理任务的首选,这些任务可以分解为若干部分,同时运行,任何一个计算的结果都不能决定另一个计算的输入。这方面的例子包括语音识别、图像处理和模式
-
厦大科研团队发现恶性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侵占我国滨海湿地的遗传进化机制
据张宜辉介绍,5年多来,研究团队采用DNA指纹技术,对来自被入侵地我国沿海10个区域及原产地北美15个区域的250个样本进行了分析。最终发现,这些入侵地植株全部是最初从美国引进的三个生
-
天津首个骨科机器人5G远程手术顺利完成
“5G网络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的典型特征在远程手术领域得以充分展现。”姜文学告诉记者,整台手术信号传输流畅,丝毫未受上百公里传输距离的影响,我们可实时掌控手术进程和病人情
-
美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由亚麻纤维制成的晶体管
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基于纤维的晶体管创建了一个简单的小型集成电路,并将其连接到基于纤维的传感器阵列,监测了多个部位的钠和铵离子(心血管健康、肝脏和肾脏功能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
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研制出用于下一代创新核系统的钍基核燃料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合成技术,可以帮助制备不同类型的、附加内部安全屏障的核燃料,确保裂变同位素燃耗最大,同时使乏燃料中危险同位素的含量降至最低。该项目科研负责人伊戈尔·沙马
-
日企研发“空中卡车”技术,到2025年投入使用
如今,利用无人运输机的“潮流”正在扩散。日本电气公司8月上旬,公开了搭载人和物体在空中移动的“空中飞行汽车”样机的悬浮试验,力争在2023年,首先在物流运输上投入实用。在美国,
-
美国新研究揭示一颗类地行星奥秘 直径为地球1.3倍
LHS 3844b最早由美国航天局系外行星探测器“苔丝”于2018年发现。“苔丝”全称“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是美国航天局去年4月发射的新的系外行星探测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是美国航天
-
“慧眼”卫星上的X射线望远镜开展了X射线脉冲星导航实验 定位精度达到10公里之内
据“慧眼”首席科学家张双南介绍,2017年8月31日至9月5日,“慧眼”对著名的蟹状星云脉冲星进行了约5天的观测,以试验对卫星自主定位。其算法是高能所研究团队提出的一种新的X射线脉冲星
-
英国拟在机场推行3D扫描设备 有望终结液体登机禁令
而对于今天宣布的机场扫描设备升级计划,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此项举措将为旅客省去很多麻烦并将显著改善机场安检。约翰逊表示,新机器让全球旅客进出英国机场比以往都要更容易,如此一
-
NASA将火星一块岩石命名“滚石” 约高尔夫球大小
不过,NASA表示,这个名字不是官方名称,因为国际天文学联盟负责分配太阳系中地点和物体的科学名称,例如行星、小行星和其他地点的位置。NASA科学家经常给岩石和地理特征起绰号,以帮助
-
美国第三代GPS系统第二颗卫星上天 定位更精准
目前美国有31颗在轨运行的GPS卫星,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韦斯普奇”和“麦哲伦”将替换目前在轨运行的两颗GPS卫星。据报道,美国空军计划在未来20年发射30多颗军民两用的第三代GPS
-
美科学家利用单核RNA测序技术 鉴定出人类大脑皮层某区域中的75种不同细胞类型
人脑的大脑皮层比其它动物大得多,被视为复杂思想的产生之处。枕叶负责处理视觉,颞叶负责处理声音和语言,海马体和杏仁核掌管记忆与情绪,顶叶则负责整合各感官输入的信息。但如果从
-
美将研发下一代核热推进技术 利用核裂变反应产生的热能推进航天器进行深空探索
今年3月底,美国副总统彭斯提出5年内让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这一时间表比美航天局的原计划提前了4年。布里登斯廷随后表示,将重返月球计划提前到2024年目的是为了在2033年
-
美研发新型多孔水凝胶 有效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将促进开发具有高孔隙度的下一代水凝胶系统,并改善目前的骨移植材料。这种纳米复合水凝胶系统将在药物输送、细胞载体和组织工程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利用
-
“最强生物”敲响警钟 太空中也需要进行垃圾分类
地球上的微生物无处不在,航天器在生产和测试过程中都可能沾染并最终带上太空。为此,NASA在探测器组装前会使用干热消毒法对各部件、分系统消毒,减少微生物数量。而在之后的装配、测
-
科学家研制出更健康的“黄油” 没有人工稳定剂
阿巴斯波拉德说:“食品化学家可以根据口味、喜好和健康进行调整。我们可以添加牛奶蛋白或植物蛋白,由于水起着载体的作用,还可以调整营养,补充维生素或添加香料。从本质上说,我们
-
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古老隐身黑洞 诞生于大爆炸后8亿年
不管哪种情况,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探测到的类星体将是迄今被观测到的最遥远的类星体,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后8 5亿年的PSO167-13打破了此前保持的13亿年的纪录。研究人员计划进行后续观察来分辨
-
美研究称远古火星气候温暖 生命存在可能性增加
霍根说:“我们对俄勒冈瀑布、夏威夷、冰岛和地球上其他地方等完全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作用的研究,显示了气候如何影响矿物沉积模式,就像我们在火星上看到的那样。我们相信,在30亿到4
-
科研人员完成了新版的树鼩基因组高精度测序、组装和注释
2013年,为了解决树鼩用于疾病动物模型创建时缺少基因组学等遗传信息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姚永刚课题组牵头组织中科院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相关研究团队,联
-
用尘埃在大气层中打造“遮阳伞”能否减轻气候变暖
潜在的灾难甚至还不止于此。使太阳光线变暗的尝试可能会让一些国家成为气候赢家,另一些国家则不可避免地成为输家。例如,科学家或许能够为美国中西部的广大农民设定完美的气候条件,
-
2019年年底前美国将恢复用本国飞船把宇航员送上太空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美国副总统彭斯20日声称,2019年年底前,美国将恢复用本国飞船把宇航员送上太空。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项目2011年
-
我国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 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
据估计,2019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约33 1%,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到2021年,随着停车机器人、超市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场景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
-
NASA的一组航天器观测到科学家搜寻多年的一个现象:行星际激波
当一个速度快的太阳风区域移动超过一个速度慢的区域时,科学家们认为,速度快的区域将能量传递给速度慢的区域,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激波。在2018年1月的观测中,MMS航天器首次捕捉到这种能
-
研究发现纳米粒子的毒性更多取决于它们的尺寸和表面电荷
纳米粒子的潜在毒性问题使它难以广泛应用在医学领域。俄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著名学者、项目参加者伊戈尔⋅纳比耶夫介绍,纳米粒子具有潜在“分子”毒性的一个原因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