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
研究称系外彗星可能很常见 随时都有至少一打星际天体穿越太阳系
今年8月30日,克里米亚业余天文学家根纳季·鲍里索夫发现了这颗系外天体。随后,来自8个国家26个机构的43位天文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其进行了迄今最全面的研究。他们表示,雪茄形的“奥
-
SpaceX星舰渲染图发布 或将在2022之前实现载人着陆月球
该公司今年已经筹集了超过13亿美元的资金来建造两艘“星舰”和“星链”。“星舰”是一种大型火箭,该公司希望用它将人类送上月球和火星;“星链”是一个由多达3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用
-
我国成功研制世界最大万米级载人舱 可搭乘3人下潜
据载人舱研制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杨锐介绍,全海深载人舱制造是一项涵盖高性能钛合金设计、超大厚度板材制备、半球整体冲压、大厚度钛合金电子束焊接等技术的跨
-
SpaceX拟2022年向月球发射飞船运送必需资源
这是个雄心勃勃的时间表,正如肖特维尔自己反复声明的那样,这些都是“最理想状态下”的时间表。在航天以及科技领域,领导层负责制定积极进取的时间表,以推动项目团队在实际可能的限
-
美国宇航局将于2022年向月球发射“找水机器人VIPER”
这一机器人预计将于2022年12月抵达月球南极地区,搭载四种仪器对月球土壤进行采样,以寻找氢和氧的痕迹。氢和氧是水的基本成分,可以被分离并合成为计划中的商业月球运载火箭的燃料。
-
中国学者揭示出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及其周围行星的动力学和轨道特征
此次,研究团队利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比邻星周围存在两颗行星的情况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比邻星b公转轨道的半长轴在0 02至0 1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约等于日地平均距离)之间,轨道偏
-
比利时IMEC展示新型薄膜单片图像传感器 可以捕获近红外和短波红外中的光线
Imec的红外成像仪由基于直接沉积在电子读数之上的量子点的新颖薄膜光电探测器像素堆叠组成,并且以与单片工艺制造。像素嵌入了新开发的高性能低带隙量子点材料,其能够匹配甚至超过无
-
第二个星际物体被访问它使我们对太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第一位就是2017年10月在太阳系“大闹一场”,然后离去的“1I 奥陌陌”。但它在我们的视野中仅仅停留了两个月,就绝情而去,留给我们无数待解的谜团。比如,它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是外
-
臭氧空洞缩至40年最小 科学家:不代表臭氧层在恢复
据报道,由于10月以来,南极上空异常温暖,臭氧空洞缩小至有记录以来的最小尺寸。科学家表示,这是40年来出现的第三次,由于温度过高导致的臭氧消耗减少。1988年9月和2002年9月,也曾发生
-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雄性和雌性小鼠分别独有的脑细胞
下丘脑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脊椎动物大脑的基本区域。研究表明,下丘脑内一个特定的区域腹膜下丘脑的腹侧部分(VMHvl),包含控制侵略和交配行为的细胞。在这些研究中,即使在没有任何威
-
新证据表明地球或许没那么独特 类地行星在宇宙中可能很常见
研究人员解释称,了解岩石至关重要。岩石行星上的氧化对其大气、内核以及在其表面形成的岩石种类具有重要意义。地球表面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最终都可以追溯到行星的氧化态。我们拥有海
-
印度发明高灵敏度锌检测传感器 可实时检测土壤和人体汗液样本中大范围浓度的锌
这种锌检测传感器由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研究人员发明,它有一个工作电极和一个参考电极,均由涂有碳纳米管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制成。工作电极上涂有一种聚合物离子受体,这种受体只与锌
-
SpaceX第四艘星际飞船原型开始成型 采用无缝钢环焊接
图片中心这个新建造的金属框架顶部,很可能是SpaceX第四艘星际飞船原型MK4的第一个钢环部件10月19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
-
NASA卫星拍摄到火星表面的“洞察号”和“好奇号”探测器
洞察号火星探测器(效果图)据外媒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上HiRISE相机从太空中拍摄到的火星洞察号着陆器和好
-
美国两名女宇航员完成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任务 为人类太空探索活动增加一项新纪录
美国宇航局(NASA)的两名女性宇航员于18日完成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任务,为人类太空探索活动增加一项新纪录。美国宇航局官网消息,美东时间10
-
SpaceX计划再发射3万颗卫星 建设全球卫星互联网
北京时间10月16日早间消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已经代表SpaceX,向国际电信联盟(ITU)提交了20份文件,涉及3万颗在低地球轨道运行的小
-
天文学家利用X射线引力透镜效应 观测到94亿光年外矮星系
研究人员利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以及光学段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和麦哲伦望远镜观测了57亿光年外、质量为太阳1000万亿倍的“凤凰星系团”,精确测量出该星系团的X射线辐射量。随后,他们从观
-
半导体内载荷子特征参数增至7个 包括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
半导体是如今这个电子时代的基础,但半导体内的电子电荷还有很多秘密有待揭示,这限制了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最近,一个国际科研团队称,他
-
HuBMAP计划为人体每个细胞“画像” 建立构成健康系统的基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希望将新兴技术转化为有用的数据集,重点关注人体数万亿个细胞是如何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
-
天上的星星长成一个样儿 其实是两种力“对决”的结果
身边的天文学李 鉴可能我们很多人都好奇过,为什么天体大多都是球形?这首先要从水滴说起。水滴为什么总是球形?这是因为水的表面就像一张紧
-
Space X有望明年初进行载人飞行将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
SpaceX目前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涉及降落伞和推进系统。马斯克说,“搞定降落伞问题是一项相当艰巨的工程任务”,并宣称载人“龙”飞船的降落伞将拥有比阿波罗时代所使用的降落伞“高出一
-
北大“扁鹊一号”全人体PET-CT有望在2019年底完成原理样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深圳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首席科学家詹启敏一直以来都为精准医学在国内的应用而呼吁。詹启敏认为,精准医学要求有大量的分析数据,如果分子医学、
-
行星受到主星强烈的X射线和极紫外线辐射 大气会被加热后膨胀
在郭建恒研究员指导下,该台研究生闫冬冬等人利用大气逃逸的一维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近450个系外行星系统,给出了流体动力学的物质损失率、加热效率和极紫外线特征吸收半径。在此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