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
吉林大学科研人员新发明让秸秆“变废为宝” 有效改良盐碱地
经通榆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测定,使用该技术对玉米增产明显。近两年,当地盐碱地得到改良,粮食产量提升10%以上。该技术已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相关研究在《分析和应用热解》和《农
-
贝索斯太空公司新火箭成功完成第六次发射着陆测试 飞行高度达100千米
新谢泼德号火箭是蓝色起源公司用于载人飞行的运载火箭,设计用于将六名宇航员带到太空边缘体验几分钟的失重感觉。火箭将从地面垂直起飞,携带太空舱飞到100公里左右的高度,许多人认为
-
重返月球要花多少钱? NASA透露一颗火箭就要百亿
根据计划,EM-1任务将在2020年末发射。不过由于火箭芯级组装方面的问题,这一任务很有可能推迟到2021年。EM-2载人试飞将于2022年进行,时间可能不会受到EM-1任务的影响。EM-3将执行第一次登月
-
SpaceX证实:12月和1月将再次发射星链卫星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12月份的第三次星链卫星发射完成之后,SpaceX公司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卫星运营商,其运营的卫星数量将增加到170颗(有一些卫星发生了故障,因此不是180颗)。
-
欧洲航天局将于2025年发射首个专门清理太空垃圾的航天器
按照欧洲航天局说法,那个支架形状简单、结构完整,由航天器捕捉时不易产生碎片,因此被航天局选中。航天局部长级会议11月底同意为这一项目出资。完成全部任务预计需要1 17亿欧元(约合9
-
“螺旋光”首次在全息场景的成功理论探索 为大数据信息时代提供了大容量的全息术
通过对轨道角动量光束空间频谱面的分析,方心远发现,“螺旋程度”不同的轨道角动量光对应同一信号源不同的信息通道,进而拓展了传统全息技术的取样定理,使轨道角动量光束成为全息过
-
网络切片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 实现端到端的硬切片并非易事
“另外,考虑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端到端,5G其实只是完成了‘最后一公里’的接入,同样不能忽视的、甚至更为关键的是完成长途传送的互联网。”黄韬指出,对于数据传输,传统互联网所采
-
帕克太阳探测器发现太阳磁场或正在翻转 将在2020年1月29日再次接近太阳
NASA总部太阳物理学部门主任尼古拉·福克斯(Nicola Fox)指出:“太阳是我们唯一能开展近距离探测的恒星。此次收集到的这些数据已经大大改变了我们对太阳、以及宇宙中其它恒星的理解。帕克太
-
“热水浴”可刺激苹果自然防御机制 有效减少其真菌腐烂
参与研究的比尔吉特·瓦瑟曼说:“我们用两种重要的变质剂感染了有机苹果,然后用热水和我们设计的生物防治剂对其进行处理。通过这种组合方法,我们能够完全杀死大约60%苹果采
-
NASA计划明年将两个人体模型送上绕月轨道 以调查太空辐射对宇航员的影响
这种背心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聚乙烯是一种普通塑料,可有效阻隔辐射颗粒物,用于制造从防弹背心到儿童玩具等各种物品。这种背心专为保护女性身体而设计——她们比男性更易受辐射
-
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中心磁场高达32.35特斯拉的全超导磁体
此前低温超导磁体产生的磁场强度上限为23 0特斯拉左右。此次,王秋良团队设计并建造了全新的超导线圈和支撑结构,提高了线圈的整体工程电流密度和局部安全裕度,并采用轴向弹性支撑结
-
高效冷却系统 每年节能相当于三峡发电量30%
目前,我国数据中心高效冷却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该项目拟通过与美方UCB的合作研究,着力突破高热流密度通信系统散热瓶颈,研制具有仿生超亲—疏水结构特性的芯片级相变储能式多联微热
-
日探测器“隼鸟2号”完成小行星探索 已开始为返回地球加速
报道称,“隼鸟2号”2019年4月首次在“龙宫”着陆,制造出人造陨石坑;7月第二次着陆,成功采集地下岩石碎片,也是全球首次采集小行星地下物质。若将岩石样本带回地球,相信有助探索太阳
-
5600万年前的全球变暖 或与碳释放有关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持续了大约20万年,其中碳释放持续的时间大约为1000年到50000年。“在千年到万年的时间尺度上,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来研究气候变化和
-
科学家培养新型大肠杆菌 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自身能量
研究人员向大肠杆菌基因中添加一种转化二氧化碳的酶,并去除了用于代谢糖的其它酶,最终成功改变了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为了证明它们真的不需要糖来维持生存,科学家们把这些
-
世界最大望远镜SKA中国区域中心原型机研制成功
目前,中国、澳大利亚与欧洲均已启动区域中心建设,中国SKA区域中心的筹备由上海天文台牵头负责。上海天文台牵头研制的中国SKA区域中心原型机,整体设计充分考虑了各方面需求,整个系统
-
科研团队借助位于澳大利亚的低频射电望远镜 绘制出迄今最大银河系磁场三维结构
因此,该团队使用“国际低频阵列射电”(LOFAR)望远镜进行观测,得到了迄今最大的针对脉冲星进行的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的低频测量结果,并根据这一结果来估算银河系磁场强度如何随着距银
-
NASA拟资助五大飞行任务 空中测量解码海洋漩涡
据报道,这些漩涡对上层海洋具有重要的长期影响,但它们的预测对模拟过程中的小细节非常敏感。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的海洋物理学家托马斯·法拉尔表示,该项目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改进
-
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流体金属氢 具有极高能量密度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量子中心研究人员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基于金刚石对顶砧装置并结合脉冲激光加热技术,在实验室中创造出了可模拟地核的极端温度压力条件,将气态的氢和氘成功转
-
美国上市新品种苹果 号称甜脆多汁可在冰箱放1年
新品种苹果名为“宇宙脆”(Cosmic Crisp),是华盛顿州立大学对Enterprise苹果和蜜脆苹果进行交叉授粉得到的。该果树项目联合负责人称它甜脆多汁,能在冰箱里保鲜10至12个月。目前该种果树已有
-
长征八号火箭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成功 预计2020年首飞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芯一级继承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一子级状态,芯二级继承了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三子级状态;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2 8吨;从签署合同到
-
中国天文学家利用LAMOST发现迄今最大的恒星级黑洞 70倍太阳质量
2016年秋季开始,国家天文台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LAMOST开展双星课题研究,历时两年监测了一个小天区内3000多颗恒星。结果发现,在一个X射线辐射宁静的双星系统(LB-1)中,一颗8倍太阳质量的蓝
-
中国科学家研获超强韧人造蜘蛛丝 未来或将用于高空缓降等多领域
经过反复试验,刘遵峰团队采用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成功使用水凝胶纤维制备出了“人造蜘蛛丝”。刘遵峰介绍,水凝胶纤维由聚丙烯酸制成,聚丙烯酸具有核—鞘结构,通过掺杂二价离子
-
我国学者利用铜、锌同位素揭示月核形成过程
研究发现,含硫的金属熔体相对硅酸盐熔体显著富集轻的铜和锌同位素,而不含硫的金属熔体和硅酸盐熔体之间的分馏较小。这个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地球和月球之间金属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差别。
-
科学家利用计算机程序发现至少116万种可能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结构相似的分子可以推动未来医学的发展,为制药产业指明新的目标。因为类似核苷酸的药物已经被发现可破坏人体中的危险病毒和恶性癌细胞,相似结构的分子库构建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