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
我国自主研发北斗快速辅助定位系统用户已突破3亿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兵器工业集团科技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有力支撑了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型号研制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成果。军工核心能力与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取得新提升。民品
-
科学家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有水的行星 体积是地球的两倍
据英国媒体9月12日报道,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杂志刊发论文,科学家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有水的行星,这是寻找太阳系
-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可以拉伸13000倍的聚合物
现在,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创出了一个新纪录:首次使聚合物材料的最大拉伸倍数提升至13000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赵宁研究员 徐坚研究员课题组设计和制备出一种聚合物网络结构,通过
-
Vality正在开发一种以紧凑形状参数实现近视网膜分辨率的VR头显
在很多方面来讲,目前的Vality原型都只是概念验证,他们计划在优化设计时不断改进产品并添加功能。原型设备的重量仅为200克左右,比初代Oculus Rift或HTC Vive轻一半,而Vality预计最终产品的重
-
研究发现通过肾脏排出纳米粒子的新机制 有助于制造更高效、更安全的药物
莫斯科钢铁合金学院与俄罗斯国立皮罗戈夫研究型医科大学发现,通过肾脏排出140纳米大小的铁氧化物和纳米粒子组群是可能的。研究人员马克西姆⋅阿巴库莫夫称:“结合多种方法有助于发现
-
科学家们开发3D打印人造器官的新方法 称为SWIFT
研究小组说,这使得细胞密度与人体器官的密度相似,而基质的粘性使得它能够打印出一个无处不在的可灌流的通道网络,以模拟血管来支持器官。SWIFT方法中使用的细胞聚集体来自成体诱导的
-
研究人员提出器官利用新方法:减少器官短缺危机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 Dai教授说:“当捐赠者优先权规则和冻结期一起实施时,捐赠器官的平均质量就会恢复。冻结期使人们更费时地登上捐赠名单更高的位置,从而阻止人们为了使自己占据器
-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原子级精准控制的石墨烯折叠
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鸿钧:这个就是纳米扫描探针,我们通过探针去操纵石墨烯转动,石墨烯是双晶结构,对双晶石墨烯折叠之后,就可以形成异质结。这个异质结本身如果做成器件的话,它就
-
我国北斗系统在轨卫星已达39颗 2020年将全面完成建设
创新还推动了应用产业发展。物美价廉的北斗芯片,正进入28纳米时代,通过建立地基增强系统,实现了全国一张网提供优质高精度服务;通过开展行业和区域示范,推动了北斗产业生态的良性发
-
印度“月船2号”着陆器成功分离 将在7日尝试在月球南极表面的“软着陆”
根据新华社2日报道,“月船2号”于7月22日发射升空,重达3850千克,包括轨道器、着陆器和月球车3个模块,携带了10多个各类研究装置。根据印度媒体livemint网站此前报道,“月船2号”原计划于
-
新研究说体细胞突变会加速衰老 增加一些疾病的风险
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期刊《当代生物学》上发表的论文说,他们分析了一项大型调查中超过1000人的数据,这些人在11岁时就接受过调查,如今年龄已在80多岁到90多岁间,相关
-
寻找地外生命并非眼见为实 紫外线也可以“制造”生命迹象
氧被称为生命标志物,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判断地外生命是否存在的一个重要指标,地球氧气的“进化史”似乎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今天的200倍
-
人类距离揭开火星甲烷之谜又迈出了一小步
数十年来,科学家一直怀疑从火星盖尔火山口冒出的甲烷气体是否是那里存在生物的标志。去年,科学家们发现火星甲烷浓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
光—物质量子纠缠实现50公里光纤传输,比以前的数字高出两个数量级
接下来,兰宁团队证明,他们的方法有望使相距100公里甚至更远的离子发生纠缠。两个节点分别向一个相距50公里的交叉点发送一个纠缠的光子,在交叉点那里,光粒子被测量,这种测量会使光
-
WHO启动全球人类基因组编辑注册计划 跟踪并规范研究进展
该委员会呼吁全球所有与人类基因组编辑相关的研发项目责任方登记有关试验。委员会表示,为确保注册管理机构的运作符合目的且充分透明,将与利益攸关方广泛沟通,并可提供在线咨询并参
-
NASA新一代空间望远镜终于组装完成 预计将会在2021年发射升空
与哈勃望远镜不同的是,韦伯望远镜更多的是对天体进行红外光的观测,因此,韦伯望远镜有五片大型金箔构成的光盾,这些光盾能够阻挡来自太阳的红外光并保持内部结构温度。不过一直以来
-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研发新药物 可有效杀灭疟原虫
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新药物是他们经过严格筛选后发现的一种化合物,它在疟原虫生存的不同阶段都能将其杀灭,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原理是阻止一种名为PfCLK3的蛋白
-
我国自主研发高精度绝对式旋转光电编码器核心芯片 达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该团队自主研发攻克了光电编码器核心技术,旋转光电编码器芯片由光电二极管阵列、高精度低噪声运算放大器、第二级固定增益放大器和带回差的迟滞比较器等构成,精度达到23位。
-
英国学者预测50年后人类生活 交通等方面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未来学家和学者表示,50年后生活还将有众多变化。交通运输方面,日常通勤将在空中进行,无人机样式的空中出租车和空中公共汽车将把人们运送到各个城市;欧洲大陆和其他地区之间将使用水
-
欧洲火星漫游车组装完毕 将于2020年7月奔赴火星
这个六轮机器人是ESA“火星太空生物”(ExoMars)任务的一部分,该任务旨在评估火星的地质景观及其微观组成。这款漫游车拥有两米长的钻头,将尝试挖掘埋藏在火星地表下的生命元素。
-
英国创企Echion开发出新电池技术 电动汽车6分钟充满电
如果该解决方案有效,Echion将解决电动汽车行业最大的问题,即“里程焦虑”问题。该公司声称,最快明年就能将新电池商业化。目前,它正在与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合作,目标是2020年开始投产
-
碳纳米管制成的微处理器面世 可用于制造高效能器件的替代材料
此次,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马克斯·舒拉克及同事设计和构建了一种碳纳米管微处理器,来解决这类问题。他们利用一种剥落工艺防止碳纳米管聚合在一起,以防晶体管无法正常工作。此外,通
-
科学家解读中微子的前世今生 最轻粒子藏着宇宙起源的奥秘
证实中微子振荡的存在需要庞大的观测数据,这也是超级神冈探测器诞生的原因。1996年,超级神冈探测器成功观测到大气中的中微子。1998年,户冢洋二和梶田隆章的实验团队在超级神冈探测器
-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正在改变南极半岛西部的南大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从1993年到2017年,南极半岛西部海冰动态变化稳定了上层海洋,导致藻类浓度增加和藻类种类混合的变化,这导致夏季二氧化碳吸收增加了近五倍。该研究还发现,二氧化碳吸收趋势存在明显的
-
最新成果!透明鱼上发现类经脉组织液定向流动轨迹
然后,又对鱼的新鲜冷冻切片进行观察,发现这些轨迹均位于组织间隙的结缔组织之中,其截面多为不规则条状,而非圆形管道,故可排除血管和淋巴管,应为间隙中的组织液。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