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
欧洲科学家指出银河系曾在100亿年前吞并过一个质量是其四分之一的星系
此次,西班牙加纳利天体物理研究所天文学家卡姆⋅加拉特和同事,为目前的银河系银盘和内晕绘制了准确的恒星年龄分布图,发现银晕中靠近太阳的大部分恒星的年龄最高可达100亿年。研究团
-
德国科学家首次从直布罗陀尼安德特人化石中提取出了古老的DNA
为了研究尼安德特遗体中保存下来的DNA,来自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卢卡斯·博克尔曼及其同事对福布斯采石场标本中的20毫克岩骨粉和魔鬼塔标本中的36毫克粉末分别进行了深入分析
-
NASA正致力于将一种名为埃斯帕诺拉辣椒的植物送往空间站 进行种植测试
在太空种植作物,对科学家来说仍有许多的挑战,此前NASA已经种植了生菜、大白菜、芥菜等。而太空植物必须满足2个条件,一是易于授粉,二是能在高浓度二氧化碳的环境下生存,辣椒则刚好
-
原子级量子计算机重要里程碑 首个硅中双原子量子比特门问世
原子量子比特拥有硅中量子比特相干时间最长的记录,保真度也最高。在最新研究中,为了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精确放置和封装硅中的磷原子,团队首先计算出了两个量子比特之间的最佳距离(
-
印度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 人类首次在月球南端附近着陆
用于此次发射月船-2号探测器的火箭是印度新研制的GSLV- MK III,该火箭高44米,有15曾楼高,芯级直径4米,整流罩直径5米,采用液体芯一级加大推力固体助推器。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8吨,
-
俄首个机器人宇航员将飞往太空 可以同宇航员进行交谈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首位俄罗斯仿真宇航员机器人费奥多尔将乘坐无人驾驶的联盟MS-14飞船,8月22日飞往国际空间站。在完成对接后,它将从飞
-
人脸识别、5G网络……当新技术与实体书店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没有了导购,购书方便吗?习惯了在传统书店购书的读者能否适应全新的自助购书流程?记者注意到,在5G无人智慧书店的门口设有人脸识别设备,读者在注册会员后可直接刷脸进入书店。尚未注
-
“龙”飞船前往空间站的发射日期被推迟 未披露推迟发射的原因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19日发布消息表示,龙(Dragon)货运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的发射任务将不早于7月24日进行。
-
全球多国纷纷制定太空计划 掀起一轮新的太空探索热
美国空间历史学家贾尔斯·阿尔斯通:很多国家正在崛起,新西兰正在把本国建设成一个太空发射平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正在建造一个非常复杂的太空项目,据我们所知,以色列最近进行了一
-
人脸识别加VR技术 港媒:中国高科技加入“垃圾战”
支付宝说,这个小程序目前可识别4000多种垃圾,自7月初进入测试阶段以来,已经帮助了300多万人。支付宝还推出了另一个小程序,帮助中国16个城市的人们出售家中的可回收垃圾。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空间应用成果丰硕
在地球科学观测与应用方面,天宫二号安排了三维微波成像高度计、多角度宽波段成像光谱仪、多波段紫外临边光谱成像仪等先进遥感载荷。迄今,空间应用系统分发了地球观测载荷等数据产品
-
我学者发现人脑结构分层模块化特性 对未来类脑智能机器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吴莹教授团队与香港浸会大学周昌松教授团队基于特征模态理论和复杂网络动力学分析方法,历经4年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大脑结构的分层模块化特性为大脑提供了一种固有的功能
-
日本企业实证试验燃料电池无人机 飞行时间为蓄电池3倍
该公司称,现在社会上广泛使用的蓄电池型无人机每次最多只能飞行30分钟。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搭载燃料电池的无人机有可能飞行80分钟。而且,汽油发电型无人机能飞行2个半小时左右。(编
-
天文学家最新确定另一个快速射电暴的星系来源 距离地球79亿光年
目前,第二支研究小组获得了新发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副教授维克拉姆·拉维(Vikram Ravi)说:“发现短暂的快速射电暴是一个挑战,因为它需要一个射电望远镜发现和定位这些极短事件。
-
美国神经科技公司Neuralink宣布计划2020年开始把芯片植入人脑的临床试验
根据该公司的计划,最初微芯片将通过在头骨上钻孔植入人脑。但是公司希望,未来可以使用激光束在头骨上刺穿小孔,以消除最轻微的不适感。Neuralink指出,在开始提供商业服务之前,公司必
-
光催化剂能用可见光分解水 有望实现低成本的制氢工艺
日本的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与东京大学和信州大学等合作,首次开发出了利用可见光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酸性硫化物光催化剂。
-
日本国立天文台发声明呼吁:减少人造卫星对天文观测影响
鉴于此,由世界各国天文学者组成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6月3日发表声明,对“Starlink”等巨大卫星群对天文观测产生的影响表示担忧。声明对可见光观测的忧虑,以及对卫星和地面的无线通信
-
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作为“保温被” 有望成为未来人类定居火星用的建筑材料
美国哈佛大学、美国航天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提出的这种“局部性”方案,是将2到3厘米厚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当做“保温被”来制造温室效应提高区域温度。实验显示,这种类似泡沫塑料的半透
-
天宫二号完成历史使命 将迎来谢幕时刻
此时此刻,九天之上遨游的天宫二号正在向地球家园作最后的告别。在轨运行了1000多天,完成所有预定任务之后,它根据计划将于北京时间7月19日受控再入大气层,以一道耀眼的光华完美谢幕
-
科学家研制了可预测洪水的网络模型
纳吉布和德维尼尼解释说:“我们可以通过将大气动力学和流域地表条件相结合来预测洪水持续时间,这样便能够减轻长期洪水对防洪大坝、桥梁和发电厂等关键基础设施系统造成的潜在风险,
-
NASA正不断尝试在太空种植各种植物 为未来登陆火星做准备
新墨西哥辣椒生长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而埃斯帕诺拉辣椒生长环境的海拔更高,且生长周期更短,所以比较适合在太空中种植。托雷斯表示,对埃斯帕诺拉辣椒的测试结果超乎预期,预计将
-
日本开发新技术 将有助于改进花朵栽培和蜜蜂饲养方法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近日,日本农业与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农研机构)开发出一项能自动解读蜜蜂将花蜜所在位置传达给同伴的8字舞的技术
-
科研人员致力研究防震减灾科技 给地球做“CT”
考验接踵而至。1976年7月28日,距离海城约500公里的河北唐山,仅数十秒内,这座有着百万人口的城市就被大地震夷为平地——7 8级的唐山地震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惨重的地震灾害。“地震
-
中国民营航天企业欲发20颗卫星组建卫星星座 首颗卫星计划在8月发射
任文青表示,千乘探索利用自主可控的卫星星座,在高分辨率遥感服务基础上增加了窄带通信服务,从可视和可测两个维度同时获取地面信息,可帮助用户大幅度提高获知地面信息的感知能力。
-
美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探测到距离地球25亿光年的两个超大质量黑洞将发生碰撞
这项研究发表在7月10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研究报告称,这两个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8亿倍。黑洞所处的星系SDSS J1010+1413由于异常明亮而引起了天文学家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