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新闻 > 业界 > > 正文

人工智能发展潜力巨大 九方面建议红利来袭

2018-09-03 15:24:45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人工智能发展潜力巨大。第三波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席卷而来,正在改变人类既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甚至新思想不断涌现,给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进一步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近日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迅速,在一些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国际人才流动、市场规模以及整体研发水平的提升,我国在云计算、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的研发追赶较快,人工智能产业在基础层、技术层以及应用层都有广泛布局。我国也立足于自身国情和优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文件。

如何利用好人工智能红利,同时应对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公平挑战?日前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联合发布的《投资人力资本,拥抱人工智能: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报告中,课题组人员经过分析调研,给出了以下九方面建议。

第一,做好人工智能知识的普及。针对人工智能的拟人化和戏剧化的想象,会导致社会对人工智能的认知隔膜。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不可阻挡,社会越早了解人工智能的特点和应用领域,了解其潜力、短板和发展趋势,建立起正确的认知,就越有可能早日接受和利用人工智能,并对可能会产生的变化提早作出应对。

第二,积极推进“AI+”战略。基于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与图像等技术的人工智能具有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应鼓励人工智能的渗入式应用,使之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方面,提高生产率、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三,多层次有重点地支持人工智能的研发和产业化。充分认识我国与欧美日发达国家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技术、系统和硬件上的差距。加大对人工智能相关基础层和技术层软硬件的研发投入,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性。避免过往产业政策中存在的弊病,减少一般产业应用层面的政府补贴和各类干预,让企业依循市场规律自主决定应用层面的研发方向。建设和完善有利于人工智能以及其他高科技领域的创新生态体系,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优化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坚持开放式创新,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的科技资源和优势。充分发挥好中国市场规模大、增长迅速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不断向产业链前端突破。

第四,鼓励人工智能基础优先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领域。中国经济结构总体上持续优化,但在一些领域存在突出的短板,包括教育、医疗、法律、金融等中高端服务业领域。这些领域存在突出的供给数量、质量和结构问题,限制了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步伐。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潜力,解决相关领域供给能力不足的短板,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中的贫困和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和包容性。

第五,研究和理解知识经济的规律。人工智能将加速推动向知识经济的转型。要充分研究知识经济下资源结构、成本结构、市场结构、经济结构、贸易结构、就业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化及其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完善经济制度和政策。特别是,要认识知识经济下就业模式的变化,完善就业相关的定义和统计,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关的公共政策。在知识经济中,要特别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但也要探索新的面向知识经济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知识的流动和使用。高度重视知识经济中垄断加速形成的趋势,对可能违反公共利益的强化垄断的并购活动加以严格审查和限制。加强对个人隐私和企业数据信息安全的保护。

第六,要优先将教育资源投入到人的能力发展。要避免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可能会造成的大规模失业以及经济社会不平等的恶化,当前公共资源要将投资于人放在首位。政府应该加大对各级教育领域的投入,并将促进城乡和地区教育公平作为首要任务,其中,特别要尽早投资于贫困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和早期养育,鼓励教育部门和社会力量创新农村教育和养育的服务供给模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在中等职业教育上,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加强通用技能和人文情感教育,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的投入和专业化水平。高等教育需要优化办学模式,避免高等教育职业化的倾向,支持创新型和通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与国际先进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支持社会化力量办学,以增量改革推动社会办学。要特别重视利用人工智能推进城乡、地区以及社会群体之间教育公平,让人工智能变得人人可及。

第七,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立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体系。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政策或措施,完善现有劳动力的再教育及培训体系,为劳动力技能和业务的调整创造培训和学习机会,从而维护国家的竞争优势。将职业培训纳入终身学习体系,为已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提供持续、有质量的职业培训。加强职业培训体系与普通教育体制之间的衔接。公共和私营部门应共同参与基于工作的学习和教育培训体系的设计,鼓励企业在内部加大对在岗学习和技能提升的投入,将之作为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政府与职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完善职业技能的评估认证体系,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字认证,提高培训质量标准。

应鼓励相关部门让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职业培训领域,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培训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并借助其监管职业培训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第八,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障功能和再分配功能。推动社会保险制度的均等化,加强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制度衔接,推动社会保险项目的全国性统筹,提高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保障公平性。稳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将失业保险和就业支持政策覆盖城乡全体劳动人口。根据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做好精算基础上的社会保障预算,设计社保缴费和待遇水平,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综合考虑公共财政预算平衡、生产率提高、社会公平,提前研究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下的税收伦理和法理基础,以及合理税率的确定。选择部分贫困农村、资源枯竭型城市以及受产业结构调整冲击巨大的地区开展基本收入试验计划。

第九,完善新产业形态下的就业统计和相关研究。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将打破现有就业岗位中的职业技能以及时间、空间的组合,一些传统定义的“正规”就业形态将越来越具有“非正规”的特点,表现为工作内容、生活方式、劳动投入时间、工作地点选择上的灵活性。社会需要更新对于就业的认知,公共部门的就业支持政策、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也需要适应这一变化。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潜力

热点
39热文一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