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
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中心磁场高达32.35特斯拉的全超导磁体
此前低温超导磁体产生的磁场强度上限为23 0特斯拉左右。此次,王秋良团队设计并建造了全新的超导线圈和支撑结构,提高了线圈的整体工程电流密度和局部安全裕度,并采用轴向弹性支撑结
-
高效冷却系统 每年节能相当于三峡发电量30%
目前,我国数据中心高效冷却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该项目拟通过与美方UCB的合作研究,着力突破高热流密度通信系统散热瓶颈,研制具有仿生超亲—疏水结构特性的芯片级相变储能式多联微热
-
日探测器“隼鸟2号”完成小行星探索 已开始为返回地球加速
报道称,“隼鸟2号”2019年4月首次在“龙宫”着陆,制造出人造陨石坑;7月第二次着陆,成功采集地下岩石碎片,也是全球首次采集小行星地下物质。若将岩石样本带回地球,相信有助探索太阳
-
5600万年前的全球变暖 或与碳释放有关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持续了大约20万年,其中碳释放持续的时间大约为1000年到50000年。“在千年到万年的时间尺度上,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来研究气候变化和
-
科学家培养新型大肠杆菌 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自身能量
研究人员向大肠杆菌基因中添加一种转化二氧化碳的酶,并去除了用于代谢糖的其它酶,最终成功改变了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为了证明它们真的不需要糖来维持生存,科学家们把这些
-
世界最大望远镜SKA中国区域中心原型机研制成功
目前,中国、澳大利亚与欧洲均已启动区域中心建设,中国SKA区域中心的筹备由上海天文台牵头负责。上海天文台牵头研制的中国SKA区域中心原型机,整体设计充分考虑了各方面需求,整个系统
-
科研团队借助位于澳大利亚的低频射电望远镜 绘制出迄今最大银河系磁场三维结构
因此,该团队使用“国际低频阵列射电”(LOFAR)望远镜进行观测,得到了迄今最大的针对脉冲星进行的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的低频测量结果,并根据这一结果来估算银河系磁场强度如何随着距银
-
NASA拟资助五大飞行任务 空中测量解码海洋漩涡
据报道,这些漩涡对上层海洋具有重要的长期影响,但它们的预测对模拟过程中的小细节非常敏感。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的海洋物理学家托马斯·法拉尔表示,该项目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改进
-
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流体金属氢 具有极高能量密度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量子中心研究人员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基于金刚石对顶砧装置并结合脉冲激光加热技术,在实验室中创造出了可模拟地核的极端温度压力条件,将气态的氢和氘成功转
-
美国上市新品种苹果 号称甜脆多汁可在冰箱放1年
新品种苹果名为“宇宙脆”(Cosmic Crisp),是华盛顿州立大学对Enterprise苹果和蜜脆苹果进行交叉授粉得到的。该果树项目联合负责人称它甜脆多汁,能在冰箱里保鲜10至12个月。目前该种果树已有
-
长征八号火箭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成功 预计2020年首飞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芯一级继承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一子级状态,芯二级继承了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三子级状态;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2 8吨;从签署合同到
-
中国天文学家利用LAMOST发现迄今最大的恒星级黑洞 70倍太阳质量
2016年秋季开始,国家天文台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LAMOST开展双星课题研究,历时两年监测了一个小天区内3000多颗恒星。结果发现,在一个X射线辐射宁静的双星系统(LB-1)中,一颗8倍太阳质量的蓝
-
中国科学家研获超强韧人造蜘蛛丝 未来或将用于高空缓降等多领域
经过反复试验,刘遵峰团队采用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成功使用水凝胶纤维制备出了“人造蜘蛛丝”。刘遵峰介绍,水凝胶纤维由聚丙烯酸制成,聚丙烯酸具有核—鞘结构,通过掺杂二价离子
-
我国学者利用铜、锌同位素揭示月核形成过程
研究发现,含硫的金属熔体相对硅酸盐熔体显著富集轻的铜和锌同位素,而不含硫的金属熔体和硅酸盐熔体之间的分馏较小。这个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地球和月球之间金属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差别。
-
科学家利用计算机程序发现至少116万种可能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结构相似的分子可以推动未来医学的发展,为制药产业指明新的目标。因为类似核苷酸的药物已经被发现可破坏人体中的危险病毒和恶性癌细胞,相似结构的分子库构建之后
-
德国耶拿大学发现海洋细菌为开发新抗生素带来希望
有针对性地培养潜在的可产生抗生素的细菌正是乔格勒教授及其团队所做的。他们通过潜水员和潜水机器人,在海中10个地点搜索了所谓的浮游菌。乔格勒说:“我们知道,浮游菌与其他微生物
-
研究表明或因全球变暖 最近10年全球近地表陆地风在加快
研究人员指出,从1978年开始的前三个十年中,全球平均年风速每十年以2 3%的速度下降。但自2010年以来,风速的增长速度是2010年之前下降速度的3倍。科学家认为风速的转变极有可能是因为全球
-
SpaceX星际飞船原型测试版部分发生爆裂 喷发出大量气体
这个原型是为了测试星际飞船的设计,SpaceX计划用其将货物和人员运送到月球和火星等深空目的地。事实上,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9月份向记者展示的就是这款原型。当时,他
-
科研人员巧妙地利用蒽作为多环芳烃构筑单元 首次合成了螺旋手性碳纳米管片段
由于其突出的机械、电学以及光学性质, 碳纳米管材料在纳米科技和电子学领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制备方法难以控制碳纳米管的生长,只能得到金属纳米管和半导体纳米管
-
科学家首次在高温超导纳米多孔薄膜中完全证实了量子金属态的存在
由电子科技大学李言荣院士团队牵头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美国布朗大学等相关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对此展开研究,通过调节反应离子刻蚀的时间,在高温超导钇钡铜氧(YBCO)多
-
我国计划在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 规模百吨可载3人
周建平说,我国空间站建造将遵循符合国情和体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等原则,利用当代先进技术,重视应用效益、追求运营经济性、规模适度,目前初定的空间站设计规模为100吨,可载3人,并
-
克里米亚业余天文学家发现一颗新彗星 曾帮NASA在外星系探测到了水
鲍里索夫是官方承认的世界首位发现了星际彗星的人。他在8月30日发现的鲍里索夫彗星,使得科学家们能够对经过我们附近太空的星际访客进行一系列测试。10月下旬,天文学家宣布,他们相信
-
新研究有助揭示日冕温度远高于太阳光球表面温度之谜
研究还发现,太阳表面和日冕之间的针状物呈现出细长的暗结构,针状物像喷泉一样从太阳表面喷射到日冕中,它们在太阳大气的物质和能量传输过程中可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
美国公司首次研发基于空气的人造肉 富含维生素和营养物质
该公司称这种人造肉富含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其蛋白质结构与真肉相似。这种源自微生物的食物不仅可以用于汉堡、玉米卷和香肠,还可以用于制作富含蛋白质的谷物、意大利面和饮料。
-
研究显示火星盖尔陨坑上方氧气水平在火星春夏两季升高达30%
研究显示,火星两极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冬季结冰,从而降低火星气压,春夏蒸发后又使气压升高,因此氮和氩等气体分子水平会随之发生变化,但氧气水平的变化无法用这一大气动力学过程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