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新闻 > 业界 > > 正文

数字化管控农作物品质 实现农产品现代化集约生产

2022-03-11 17:26:14来源:大众日报

天气回暖,春色愈浓。连日来,滕州市级索镇种粮大户龙振存有点儿坐不住了,不时地掏出手机看天气预报,“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气温合适就该打除草剂了。”

3月3日,微风,气温22摄氏度。当前正值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和促进苗情转化健壮生长的关键时期,龙振存吃过早饭奔向田地:“先顾好这30亩展示田。”

在滕州市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小麦品种展示田里,一辆大型农药喷洒机正来回穿梭,喷洒农药,确保夏粮稳产增产。

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充满勃勃生机。龙振存像看孩子那样格外看重这块田,嘴里念叨着:“从东往西,每12垄是一个小麦品种,包括济麦22、菏麦179、山农29等,这30亩地里种了50个品种呢!”

说话间,级索镇农技站站长王坚强带着农业技术服务志愿者小分队来到地头。王坚强蹲在田里,随手拔下一株小麦。“一个、二个、三个……”他嘴里不住地数着小麦分蘖情况,“老龙,你看这小苗就比较弱,得浇水施肥。”

看了手上那株小苗,龙振存一转身就走到展示田的中控室,“通上电,兑上水溶肥料,摁下开关,调整好时间,就完事了!”三五分钟后,田里的旋转喷灌设施就开始工作了,不到40分钟,30亩田就浇完一遍。

“多亏了‘水肥一体化’技术。”龙振存算过一笔账,一亩地可节水60%—80%,节肥30%—50%,节药8%,增加耕种面积10%,粮食作物每亩增产10%—15%,节本增效80元—150元/亩。

在展示田里,利用水井作为水源,建设高压喷枪式水肥一体化工程,实现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现代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利用远程网络化管理,实现了节水灌溉和施肥自动化。通俗地讲,水肥一体化就是作物的根在哪里,就将管道通到哪里,水和肥就送到哪里。

王坚强告诉记者,这片展示田集智能5G物联网、气象监测、土壤监测、温度监测、全智能监测于一体,通过数字化管控农作物品质的方式,实现农产品现代化集约生产。

2021年10月20日,在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枣庄市种子管理站、滕州市农技站、级索镇农技站的指导下,龙振存在30亩展示田里使用宽幅精播机播种,亩播量8公斤,田间管理适合当地生产和品种特点,略高于当地水平。“到夏收时,经过称重、评估就能筛选出优质高产的良种了。”级索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黄兆银一句话道出展示田的作用。

级索镇地处滕西平原,土肥地沃、灌溉便利。但受种子、技术等制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小麦亩均产量不到300公斤。199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首席小麦专家余松烈到级索镇开展高产栽培攻关研究。余松烈选择镇农技站一间仓库作为办公室和宿舍,筚路蓝褛、苦心攻关,使级索镇小麦生产一年上一个台阶。

1995年,级索镇被列为山东省“三0”工程实施基地,1996年,当地小麦亩产一举突破400公斤。从那时起,当地农民就开始格外重视小麦良种的繁育。

全镇耕地全部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沟路渠桥涵闸相配套”的高产稳产田,推广免耕直播、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8项,实现了精种高产技术全流程覆盖。

近年来,依托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以及水肥一体化项目,小麦良种播种面积和经营收入持续增长。当地种粮大户以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为依托,建立“三圃田”6100亩,一级种子田1.1万亩,先后承担山东省小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新品种展示试验3个,试验示范新品种97个。

“我们生产的都是小麦良种,这可比商品粮的价值高多了。”龙振存介绍,当地先后繁育推广济麦22、良星66等小麦新品种5个,年外销小麦良种500万斤,直接增加农民收入500余万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只有选择优良品种并配以良法,才能实现高产稳产,给种植户带来较高收益。”黄兆银告诉记者,级索镇共有耕地7.8万亩,常年种植小麦5万亩,是农业部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山东省粮食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当地小麦亩均产量自2009年以来均超过650公斤,于是有了“山东小麦看滕州、滕州小麦看级索”的说法。

关键词:

热点
39热文一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