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 正文

港式茶餐厅跻身内地餐饮市场难突围 上市并非制胜法宝

2019-06-21 11:47:46来源:蓝鲸财经

“老板,来碗鱼丸粗面。”这是卡通人物麦兜的口头禅,也是很多港式茶餐厅里会发生的对白。近日,港式茶餐厅太兴(下称“太兴餐厅”)的母公司中国香港餐饮集团太兴集团(下称“太兴集团”,06811.HK)正式登陆港交所,并拟在内地市场扩张。

据悉,目前太兴餐厅依然是太兴集团中营收贡献最大的部分,也就是说,这个港式茶餐厅正在撑起一家上市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家香港餐饮集团大喜屋集团,也正走在港股上市的路上。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蓝鲸产经记者表示,未来一段时间里,全球经济相对并不乐观,此时扎堆上市可以低成本融资,摆脱输血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茶餐厅第一股”翠华控股(01314.HK,下称“翠华”)将收益减少原因归结为“中国内地竞争激烈”,在此市场背景下,“试探”内地市场14年之久的太兴集团,能否在内地市场突围成功,还有待观察。

港式茶餐厅为主业,新增“茶餐厅”股

6月13日,太兴集团在港交所上市,在全球共计发售2.5亿股,其中,中国香港发售7500万股,国际发售1.75亿股,发售价每股3.00港元。

公告称,此次太兴集团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6.947亿港元,其中约44%用于开设新餐厅,约11%用于翻新集团于中国香港及内地现有餐厅,约35%用于增强及扩展集团于中国香港和内地的食品厂房,约10%用于集团的一般营运资金。

蓝鲸产经记者查询资料获悉,太兴集团成立于2017年12月,但该集团旗下最出名的“太兴茶餐厅”的历史却能追溯到上世纪80年。企查查信息显示,太兴集团是由一间港式烧味快餐店逐步拓展为香港最大的休闲餐饮集团。

据悉,太兴集团前身为“太兴烧味”,第一家店诞生于1989年的香港西湾河太安楼,此后便在香港、内地迅速扩张,旺角菠萝油、港式烧鹅、冰镇原味奶茶、菠萝咕噜肉等都是这家餐厅的明星菜品。

2004年,该集团进驻内地市场,在深圳开下第一家分店。除旗舰品牌“太兴”外,其集团旗下还拥有台 湾菜品牌“茶木”、主打鲜鱼汤粥的“靠得住”、香港传统冰室品牌“敏华冰厅”、越南牛肉粉品牌“锦丽”、日料品牌“东京筑地食堂”、京川菜品牌“渔牧”、快餐食堂品牌“饭规”等。截至2018年9月,太兴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拥有185家餐厅,其中122家位于香港,62家位于内地,1家位于澳门。此外,2019年太兴集团在香港开设了一个全新品牌,主要供应台式麻辣火锅。

尽管太兴集团已经从单一的港式茶餐厅发展为多元化的餐饮企业,拥有9家餐饮品牌,但是所有餐饮品牌中,太兴餐厅每日平均销售额最高。以2018年前9个月的数据为例,太兴餐厅每间店面日均销售额达到5.5万港元,其次是“茶木”餐厅为5.0万港元,之后是“敏华冰厅”为4.7万港元。

虽然太兴集团进入内地市场长达14年,但是就其内地餐厅分布而言,基本很少“北上”。截至2018年9月,太兴集团在深圳的餐厅最多,共有16家,其次为广州,有11家。2019年、2020年、2021年太兴集团计划在香港、内地及台 湾开设32家、35家及38家餐厅,其中,内地开设11家、12家及13家新餐厅。

“试探”十四年,内地扩张仍举步维艰

蓝鲸产经记者查询太兴集团招股书获悉,2016财年、2017财年及2018财年,太兴集团香港新开业的餐厅数目分别为17家、20家及22家。但在内地市场,该集团的扩张速度明显不如香港。从年初至今,太兴集团在内地新开业5家餐厅,但同时亦有3家餐厅停业、1家搬迁,因此,内地仅增加1家门店。从中不难看出,其在内地市场的扩张明显缓于香港本土的市场。

从地域分布来看,太兴集团目前在内地的餐厅主要集中在深圳、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未来,按照该公司的计划,其在内地的扩张目标除了一线城市外,还包括大湾区的其他城市。但就目前为止,太兴集团的主要市场仍放在香港本土,按2018财年收益计算,约有77%的收入来自香港市场。

得益于香港市场的快速扩张,太兴集团的整体收益近三年呈现较快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太兴餐厅收益在公司整体收益中所占百分比由2016财年的74%下降至2018财年的65%。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内地餐饮服务市场,受消费者购买力增加、城镇化及外卖兴起等拉动,内地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2013年的26368亿元增长至396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7%,预计未来至2022年市场规模可达到638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

在内地,休闲餐饮是餐饮服务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自2013年到2017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4%,预计到2022年还将保持11.1%的年复合增长率。当然,内地自营休闲餐饮市场也同样竞争激烈、高度分散,就2017年休闲餐饮餐厅产生的收益而言,前五大参与者占市场份额仅为0.7%,太兴集团排名虽然领先,但市场份额也仅为0.1%。

(2017年中国内地前五大自营休闲餐饮集团收益排名及市场份额来源:太兴集团招股书)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2017年,太兴集团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利润率明显高于港澳地区,但在2018年,中国内地的利润率却有所下滑,比港澳地区要低。同时,太兴餐厅在2018年位于香港及澳门分布的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3.8%,同期在内地分布的经营利润同比减少22.4%。

对此,太兴集团解释称,部分原因是由于上调整体工资以及增加员工福利、改善员工留聘率、新餐厅及内地视频厂房增聘人手等,这些因素导致员工成本占比从2017年的28.9%,增加至2018财年的34.7%。

业内人士对蓝鲸产经记者直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太兴集团在内地市场扩张的艰难。

上市并非制胜法宝

太兴集团之后,另一家香港餐饮集团也正在发力港股上市。6月4日,大喜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公开信息显示,大喜屋集团在香港经营13间餐厅,其中包括12间日式放题料理餐厅及一间自选菜肴餐厅。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大喜屋于2018年按收入计算在中国香港日式放题料理餐厅市场排名第一,占有约37.1%的市场份额。

根据《中国餐饮报告2019》显示,2018年全年,我国餐饮业收入42718亿元,同比增长9.9%,日本餐厅增速在餐饮品类中排名第四,高于粤菜。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蓝鲸产经记者表示,未来全球经济相对并不乐观,此时扎堆上市可以低成本融资,摆脱输血阶段。“上市越晚,难度可能会越大;而早上市,也不用担心估值发生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太兴集团并不是第一个以茶餐厅为主业在香港实现上市的餐饮公司。早在2012年,“茶餐厅第一股”翠华上市。彼时,中环翠华餐厅一度成为香港文化代表及地标之一。

2014年,随着内地访港游客数量放缓甚至下降,翠华的业绩亦开始下滑。同时,翠华在上市之后进行大幅度扩张,公司成本负担加重,导致营收净利出现放缓迹象。截至2015年3月31日财年,该公司净利仅增长1%;2016年,其净利更是同比大跌50%。

面对消费人数下滑,翠华曾在2016年对餐厅进行装修,向高端餐饮市场转型。然而,当时遇上香港市场不景气,顾客外出消费欲望下降,价格提高后翻台率反而下跌,大环境下租金等成本的上涨速度超过营收的增长速度,溢利从而不断收窄。

2016年8月19日,翠华发布公告通知股东有关潜在卖方或独立第三方接洽可能出售事项,对外宣布“卖身”。

沈萌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太兴集团以港式茶餐厅模式走平民化路线,通过快速的店面扩张实现(业绩)增长;而翠华走中高端路线,不走港式茶餐的风格,所以(盈利)不太以店面扩张为主。”餐饮业上市公司受市场环境和竞争状况影响,业绩难有很大增长,因此即使上市后表现也不会很理想,太兴与翠华可能会走出近似的行情。

前宅食送CEO、餐饮老板内参副总裁穆杨则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餐饮企业规范化是不争的事实,企业扎堆上市是必然结果,但是上市之后是否被投资者买单,是否会出现股东套现退身,更换管理层的情况还不得而知。“就像俏江南等餐饮企业上市后,并未助推业绩提升。因此,餐饮品牌要想在全国推广,口味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妥协。对于上市募集的资金,是否真正用于扩张,也是需要时间的检验。”

也有业内人士向蓝鲸产经记者指出,在品类多元的内地市场,港式连锁茶餐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就像翠华已经意识到这一危机,在财报中将收益减少的原因之一归结为“中国内地竞争激烈”,那么,“试探”内地市场14年之久的太兴集团,能否在内地市场突围成功,也只有时间和市场才能给出答案了。

关键词:

热点
39热文一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