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经济 栏目首页 聚焦 科技 连接 系统 产品 联想专题 资讯 金融 科技 理财 财经 知识 金融 游戏
首页 > > 正文

大湾区科学论坛—走进横琴&澳门成果转化精准对接活动圆满举办!

2025-09-12 14:07:38来源:实况网

2025年9月9日至10日,大湾区科学论坛——走进横琴&澳门成果转化精准对接活动顺利举办!该活动为期两天,以“成果转化精准对接”为核心目标,串联广州、横琴、澳门三地创新脉络:首日,参访团先后走进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中国 - 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横琴)、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深度触摸横琴科创生态载体;次日则聚焦澳门,依次探访澳门大学、澳门科学馆、澳门科技大学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综合体,解锁澳门科研实力与国际链接优势。

活动不仅串联起粤澳两地的顶尖科研平台、高校与企业,展现了大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创新成果,更在每一站均设计政企研深度交流环节,旨在推动粤澳多领域合作,加快构建“科研——转化——出海”全链条生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起跨区域协同创新与面向葡语国家的出海通道。

全站点精准对接:

政企研双向联动,打通成果转化堵点

两天的活动都以“需求匹配”为核心逻辑,以“精准性”贯穿全程,通过“实验室参访——成果路演——需求对接——互动交流”的全链条设计,设计多维度对接场景,覆盖多个不同领域的企业,推动科研端与产业端从“单向展示”到“双向奔赴”,打破科研与产业的壁垒。

首站抵达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后,活动即开启“政策解读+成果路演+互动对接”模式。

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湾区科学论坛汇聚全球顶尖科技力量聚焦前沿领域,自创办起便积极推动湾区协同融合与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整合创新要素、打造特色 IP、推出“走进大湾区”系列活动,推动“科研——转化——产业”全链条贯通。本次走进横琴&澳门的活动是论坛“精准对接”理念的实践,“双向赋能”与“机制创新”是关键,“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与澳门深度对接,挖掘澳门科技与产业潜力,打造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相关负责人强调,更期待将活动中的短期对接意向转化为长期稳定合作,依托澳门“中葡平台”与科研优势,为大湾区企业技术出海、国际资源整合赋能,助力湾区科创生态持续升级。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黄中坚在致辞中讲到,从地理优势到税收优惠,从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到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风险管理模式,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旨在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自主创新试验田和高水平开放新高地。他说到,“本次活动聚焦生物医药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合作区的重点产业,搭建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各企业家朋友能够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深入交流,促动合作,让科技成果明年在这里开花结果。”

活动前期已提前收集所有企业技术需求,现场先开展研究院成果路演,随后进入企业路演环节,企业代表均以“一页PPT”的高效形式,清晰呈现自身技术需求。现场互动交流环节中,气氛热烈,企业围绕研究院具体科研成果提问沟通,真正实现“需求提出即有资源响应”。

9月10日澳门段行程中,“精准对接”向产业纵深与技术核心进一步深化,形成“高校科研优势+产业发展需求”的精准呼应。在澳门大学专场,对接聚焦集成电路、中医药两大核心领域,高校方系统输出芯片技术研发、中药国际质量标准制定等前沿成果,与企业方围绕技术转化、产业适配等关键议题深入交流;在澳门科技大学专场,对接重点指向大健康、人工智能领域,双方就科研成果产业化路径、跨域技术协同等方向展开探讨。现场不少企业基于对合作前景的认可,当场表达持续沟通的意愿,计划后续通过合资共建实验室、联合孵化创新项目等多元化模式深化合作,为粤澳跨域产业协同与科技创新融合开辟更广阔的新路径。

粤澳协同赋能:

共建粤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夯实转化支撑体系

本次活动深度整合横琴与澳门的科研优势,形成“1+1>2”的协同效应,为成果转化提供“硬核支撑”。

在澳门大学专场活动中,第十九期“灵山科学大讲堂”邀请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院长、中药机制与质量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新作主题演讲,围绕中医理论与现代免疫学,以及免疫调节和肿瘤治疗中的潜力与应用。

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余雨生以爆品故事为引,以技术领先为例,阐述跨越文化、地域的合作对创新的重要推动作用。他说:“未来澳门跟横琴跨区域协作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能够助力大家跟不同背景的技术人员或学者,或者是专业人士,擦出更多的火花,助力各位企业更好地研发产品或者突破技术。”

澳门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副局长陈祖荣指出澳门正深度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致力于打造国家科技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桥头堡,已形成珠江西岸领先的学术科研体系。他说到,“作为内地与国际双循环的关键交汇点,澳门始终积极发挥‘精准联系人’作用,为大湾区企业‘走出去’构建高效的信息桥梁。”并期待双方以澳门科研优势结合大湾区产业为基础,构建“澳门研发+大湾区转化”产业链。

澳门大学副校长葛伟也提及去年在大湾区科学论坛澳门论坛上提出要凝聚大湾区西岸科教力量,推动澳门与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今年将聚焦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致辞发言,“这次与横琴、澳门更深入的合作只是一个起点,通过大湾区科学论坛来搭建一个‘线上+线下’的更好的对接窗口,后续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将会持续、充分对接企业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他提及,此次为定向邀约,共邀请16家企业,涵盖新三板企业、独角兽、小巨人、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多种类型,企业质量高且具有代表性。“期待大湾区各区域更深度的融合与合作。”他说到。

活动现场同步举行了战略合作仪式与资深技术经理人聘任仪式。

在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余雨生、澳门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副局长陈祖荣的见证下,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港澳政务官王丹儿与澳门大学公共行政博士校友会执行会长周王安签约共建粤港澳湾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平台将融合线上AI数字化工具与线下本地化运营,推动“澳门研发+横琴转化”跨境链条,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场景精准对接及技术经理人专业培育三大核心服务,旨在深化粤澳协同,并联动葡语国家及地区,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资深技术经理人的聘任,正是为成果转化配备“专业红娘”的重要举措,后续将全程跟进跨区域合作项目,破解“对接易、落地难”的痛点。

在资深技术经理人聘任仪式上,澳门大学公共行政博士校友会执行会长周王安、澳门国际科技产业发展协会会长李彩红、澳门学人发展协会会长陈青飞、复旦大学澳门研究院-工业设计与创新中心主任马驰、中国电信(澳门)有限公司公众客户总经理毕海清、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研究资助主任刘禹汐6位机构代表被聘为资深技术经理人。

周王安博士在采访中谈到,后续平台将重点强化技术经理人的“粤澳联通”职能,让技术经理人成为粤澳科研成果转化的“专业纽带”,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澳门“城市规模小、关注度高”的独特优势,把澳门打造为科技成果的“样品库”与“场景库”,既为内地前沿技术提供贴近国际市场的测试场景,也为海外成果搭建对接大湾区产业的展示窗口。通过这种“强强联合”模式,不仅能推动产学研协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优质产品,还将为科研成果提供专业化包装、拓宽国际化销售渠道,进一步挖掘并提升技术成果的市场价值与产业潜力。

出海赋能与生态拓展:

依托葡语平台,激活长效发展动能出海

依托澳门连接葡语国家的独特优势,活动专门设置走进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综合体的专场活动,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流程支持。中葡中心专场中横琴企业及人才服务中心项目经理卢佳伟解读企业出海重点政策,明确金融、税收、物流等支持方向;湾谷科技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黄茵则以《借道横琴出海之路》为题的实操案例,讲述在葡语国家开拓市场的成功经验,为参会企业提供“横琴制造、澳门注册”的“可复制”参考。

而在走进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综合体专场,则借助展示馆和商汇馆不同区域的两千多件实物展品与多媒体技术,多维度呈现中葡平台发展情况,以及葡语国家营商环境、特色商品等资讯。

在接受采访时,广州艾奇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胜昔认为,尽管此次澳门行程紧凑,但在技术合作探索与产业落地思路上收获颇丰,整体交流体验极具价值。生物医药领域的相关政策与案例,为企业‘出海’布局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受当地政策与产业氛围启发,企业已计划在横琴或澳门设立分公司,持续推进战略拓展。她特别提到,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在中药、航空等领域的科研实力令人印象深刻。对于校企合作,她认为需精准对接高校教授的兴趣与专长,聚焦企业需求与高校优势领域,避免盲目合作。这次在交流中发现高校技术与企业创新药研发高度契合,具备良好合作潜力,期待推动后续合作落地。

产学研深化:

聚焦多元合作,强化创新协同,筑牢发展根基

活动并非只聚焦“产业端”,更值得一提的是,产学研融合也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在参观中,企业进一步对接横琴、澳门平台资源,为后续长期合作奠定基础。

企业们深入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模拟与混合信号集成电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月球与行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直观感受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潜力。

在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内,企业家们亲身感受“双基地”模式的协同活力,近距离观察人工智能临床数据分析系统、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优化模型等前沿研发成果。

走进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了解认知神经网络、类脑计算系统等智能科技领域的关键技术,其中,全球首台达到100亿神经元类脑算力规模的超高密度集成类脑融合超算系统格外引人驻足。

在澳门科学馆这座拥有全球最高解像度立体天文馆的地标建筑里,从天文科学到智能科技,从生物多样性到中国科学家精神,沉浸式感受科技魅力,更让科普与前沿技术无缝衔接。展现“科技传播为产业创新蓄能”的深层逻辑。

步入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集成电路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模数转换器、低功耗射频芯片等核心方向的定位,参观芯片设计与测试区,查看新型低功耗射频芯片的原型样品,听科研人员讲解其在5G通信、医疗设备中的适配优势。

来到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了解行星环境、形成演化及太空探测等关键领域,其中,参与嫦娥系列等项目且取得诸多首次发现成果的科研实力,格外令人瞩目。

这种“看现场、听成果、提需求”的模式,通过“实景参观+技术答疑”的方式,让转化不再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走向“实景对接”。

云舟生物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蒙伟能在采访中介绍此次活动涵盖澳门与横琴,虽然只有2天的时间,但高效对接了解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多家生物医药及中医药相关机构,整体体验良好,希望再增加后续交流。他提到,澳门之行呈现更多元化的科研与科技展示,更契合个人兴趣。谈及两地环境,他说,“才了解到在英语国家之外,有这样一个三亿人口的葡语系国家的市场,这也是云舟生物一个很重要的战略市场。”他表示,未来云舟生物将考虑拓展市场,往澳门及横琴方向的延展。

此次大湾区科学论坛走进横琴&澳门活动,既是一次“成果展示会”,更是一场“协同推进会”。它通过“精准对接、跨域协同、出海赋能”三维发力,让粤澳的科研优势从“各自精彩”走向“协同共赢”,让成果转化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推进”,更让澳门的“中葡平台”价值从“通道”升级为“生态”。

未来,随着这种“精准对接”模式的常态化,横琴与澳门将进一步发挥“创新策源地”与“成果转化器”作用,科技融合发展书写更多新篇。

(供图:宋高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热点
39热文一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