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第四届828 B2B企业节于贵阳正式启幕。本届大会由华为云主办,与17家伙伴联合发起,携手各行业领先企业,全面展示AI驱动企业智能化升级的最新成果与实践路径。
合力亿捷作为华为云生态合作伙伴,受邀参与大会“AI企业应用精选方案发布”及多个专题论坛,分享了我们在客服场景落地AI的系统化能力建设和成果案例,并首次全面展示了「客服AI员工」解决方案。
客服是AI应用落地的优选场景
在大会论坛上,合力亿捷指出,企业在推进AI应用过程中普遍面临五大挑战:对效果期望与结果不对齐、技术演进过快、可用场景碎片化、流程系统难接入、员工使用能力跟不上。客服场景之所以成为理想的AI切入点,是因为它天然具备:业务流程标准化、渠道丰富、交互数据密集、验证见效快等优势。
很多AI方案止步于概念验证或定制化交付的“项目型AI”,而合力亿捷选择用产品化路径走通AI真正的企业级落地。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与华为云联合推出“客服AI员工”方案,帮助企业以低门槛方式快速搭建面向客户服务、营销支持与运营协同的多类型AI员工,在组织内部形成可落地、可运营、可持续优化的AI服务体系。
三类智能Agent,覆盖全链路客户联络
在客户联络实践中,不同场景对响应时效和能力复杂度要求差异巨大。合力亿捷基于多年实践经验,将客服AI员工拆分为三类Agent,分别支撑核心交互任务:
实时通信Agent:用于语音/视频客服,要求200ms内响应,强调流畅对话与上下文衔接;
即时通信Agent:面向在线咨询、群聊等IM场景,适配秒级响应,聚焦问题识别与知识匹配;
非即时通信Agent:服务于表单流转、邮件处理等任务,允许分钟级响应,强调强推理与信息抽取。
每个Agent既具备独立对话、任务执行、反馈总结等能力,又能嵌入企业实际流程中,支撑全链路智能服务。
平台化支撑,让客服AI员工从搭建到运营全流程可控
客服AI员工并非“一次性交付的机器人”,而是一个支持“生成-部署-运营-优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能体系统。合力亿捷基于MPaaS平台构建了Agent工程化能力,支持企业以组件化方式可视化配置AI员工,从话术流程、知识调用、对接方式到运营监控均可自主完成。
针对行业普遍痛点,合力亿捷打造了「AI Agent工程化落地引擎」,让Agent可控、可追溯、能复用。核心包括四个方面:
专家级流程解构:把业务拆解为可标准化的自动化节点;
边界清晰化:定义Agent能做/不能做,异常必须上报;
工程化流程建模:通过状态机/决策树精细建模,配置兜底和回退机制;
知识资产结构化:将FAQ、SOP转化为结构化知识库,让Agent有据可依。
此外,我们为每个Agent提供完整的运营看板、日志追踪与智能优化机制,实现任务会话的可追溯、可评估与可演进。通过“先试后买 + 持续运营”的机制,企业既可以快速验证效果、降低试错成本,又可以让AI员工随业务同步成长,真正“越用越聪明”。
客户实践验证:客服AI员工可通用、可深入
在现场演讲中,合力亿捷也分享了多个行业客户应用AI员工的落地实践:
某社交平台客户月均Tokens消耗超40亿,基于语音客服Agent承担大规模来电场景接待;
云筑网实现客服私有化升级,智能客服深度嵌入建筑行业核心业务链路中;
美宜佳部署AI知识助手与工单摘要Agent,帮助坐席话务处理效率提升20%;
某通信基础设施服务客户通过视频Agent配合AI通话摘要,大幅降低远程换电服务的人工成本。
这些案例证明:AI员工不仅能支撑通用场景的标准任务处理,也能深入行业业务链,形成AI与流程深度融合的解决方案。
借力华为云生态,让AI员工触达更广场景
客服AI员工解决方案背后,是生态协同的支撑力量:我们基于华为云MaaS能力构建模型基座,集成昇腾AI服务、CCE容器服务、DCS缓存服务等核心能力,保障Agent系统的智能性与稳定性;同时,借助云商店的全域流量与标准化商业交付路径,助力更多企业落地客服AI。
结语:让AI成为企业“可用、可控、可持续”的真实能力
我们相信,AI不该只是“展示用的技术”,而应成为企业“用得起、跑得动、能持续优化”的真实能力。
从客服AI员工出发,合力亿捷将持续构建平台化、可运营、场景化的AI能力体系,携手更多行业客户与生态伙伴,把AI真正做成企业运营中的基础能力,一步步从看得见,走向用得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