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金融 > > 正文

张跃明的典型创新事迹引发热议

2021-04-11 22:45:43来源:互联网

今天,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推出《源头创新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一名工科教师翻越成果产业化“四座大山”的启示》,报道了北京工业大学教师张跃明的典型创新事迹,他从基础研究的源头进行创新,攻克了工业机器人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并将论文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的故事在社会各界引发热议。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清华大学河北中试基地负责人曹建国说,看完这篇文章,张跃明的故事揭示了从源头创新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全过程:从基础研究到成果产业化,翻越理论验证、中试、资金投入、国际市场竞争四座大山,符合国家“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的要求,对我国其他领域破除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的体制机制障碍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谢辉说:“这篇文章很有份量,既符合国家推动科技创新、努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大势,也符合当前高校破‘五唯’、鼓励教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内在需求,文章将对北京工业大学和其他高校、对教师和科研人员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聂祚仁谈到,高校是社会的“象牙塔”,在科技创新领域应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感,要鼓励教师把实验室里面的成果用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主要难题上。为了这个目标,高校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敢于在机制体制方面创新,让有本事的教师有意愿、有激情去国家需要的任何创新领域开疆辟土。感谢光明日报给予高校科技创新的关注,创新型国家建设还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和持续努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所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欧阳钟灿说,这篇文章反映的科研人员“人才评价”问题很切实际,符合中央这两年强调的科研人员人才评价要“破四唯”的精神,希望能在贵报后续讨论中发表看法。中科大物理学院也有类似的副教授,发明了三原色激光显示并成功实现产业化,但学院推荐多次到学校评正教授,却因为没有“优青”与“杰青”等“帽子”,门槛未过就被刷掉,论文导向的问题还未解决。

北京工业大学材制学部主任陈树君教授说,张跃明多年来专注于精密传动部件设计技术,特别是齿轮修形方面卓有成效。他重视在生产一线搞研究,将该技术良好地应用于机器人RV减速机的设计与制造,是我们学部科技成果转化并能落地实施产业化的典范,也使北京工业大学在我国破解机器人关键部件“卡脖子”难题方面成为一支重要力量,确实值得我们科研人员学习。

材料与制造学部青年教师吕炎讲道,我从入校时就对张跃明老师的事迹有所耳闻,今天看了光明日报对他的报道,对他长期默默专注于机械设计及理论的基础研究,多年如一日的全身心投入在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将理论付诸实践并形成产业化十分敬佩。论文成果能够实现产业化对科研人员来说,会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就感,但这个过程充满了困难、挑战和艰辛,需要坚定的决心、极强的使命感和科技报国的情怀,他是我们后辈努力学习的榜样。

RV减速器生产厂家负责人陈绍龙说:“看了光明日报的这篇报道,作为企业的投资人,倍感鼓舞。这篇报道体现了国家对自主创新工作和产业化的重视与勉励,体现了对投身于科技创新的众多企业的肯定。“产学研用”四位一体是解决我国科学技术卡脖子难题的有效手段,我们企业也一定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继续紧跟精密传动领域的前沿技术和产品,为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和制造业转型升级贡献企业的力量!”

国内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索利洋说,做为一直坚持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企业,看到光明日报的报道深有体会。工业机器人市场一直被国外四大家族占领,近两年国产机器人开始崛起,但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受国外“卡脖子”非常严重,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要想发展起来,必须解决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问题,而目前国内很难找到性能高的替代产品,尤其是减速器。张跃明博士带领团队从源头创新,攻克技术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的减速器性能指标甚至比日本做得还好,攻克了工业机器人的“卡脖子”难题,对我们国产工业机器人升级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我们坚持自主创新起了非常好的带头作用。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于飞)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于飞

责编:王远方

编辑:吴亚琦 邢妍妍

关键词: 典型 创新 事迹 引发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