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钱皓频道,作者 | 可达怡,编辑 | 安吉拉
以前没钱买李宁,现在没钱买李宁。
这句社交平台上看似玩笑的话,透露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中国制造”正在华丽转身:性价比已不是国货唯一的标签,无论是品牌、产品还是技术上,都实现了全方位的飞跃。
当支持国货成为新的潮流,变局和新生不断上演,创业者和消费者也在其中沉浮向前。
炒鞋团进军国潮
新疆棉花事件的后续影响力,就是让穿“国潮”的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边是明星艺人与国外品牌的集体解约,众多明星都开始身体力行地支持国货,在时尚盛典纷纷穿上了国货牌子;
时尚芭莎年度派对明星身穿国产高定
另一边是国货品牌股价的全线上涨,李宁、安踏、太平鸟都出现了大幅上涨,美邦服饰近半个月更是收获了8个涨停板。
而年轻消费者们也开始自发在社交平台安利其各种国货,从衣食住行到电子装备,从老牌到新锐,每一个安利贴下面,网友们都附上了亲身体会,最常见的评价是“好穿又好看,绝对不比大牌差”。
当笔者身边一位AJ死忠粉,上班时高调地穿起了李宁,我就明白了,这次国货风潮或许与以往的都不一样,国潮或许从之前口头上的支持和购物时的备选,如今变成了必选项。
因为穿在身上的鞋服是一个人给外界最直观的印象,当国货的标签已经约等于爱国符号时,那么穿国货就是你在大多数中找到归属感的一个通道。
而对风口更为敏感的炒鞋团,直接把炒作对象从国际运动品牌变成了李宁、安踏等国货。近日,一双参考价为1499元的李宁球鞋,售价高达48889元,涨幅31倍,引发热议。这种幅度的价格上涨,放在过去也是难得一见。
笔者认为,这次涨价除了投机者的兴风作浪,背后更多是,国货早已不再是年轻人情感上的冲动消费,而是本身就迎来了巨大的价格和品牌的成长机会。
因为所有消费品的崛起离不开消费人群的变革。
从供给侧来看,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常年积累的生产资源优势为国货的创新提供了优质的客观条件,而作为品牌主理人和创作人的变化,也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关键。不少潮流明星借着自身的影响力创办潮牌,如陈冠希的CLOT、余文乐的MADNESS、王嘉尔的TEAM WANG……在他们的加入为国潮开疆扩土后,吸引更多年轻的设计人才带来更多的创意,也让国潮开始变得丰富多元。
从消费侧来看,人口结构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更是国货“变潮”的有力推手。以90和00为代表的新消费人群,见证了国家复兴和民族崛起,有极大的文化自信,更关心产品本身和品牌所宣扬的价值观。尤其在国潮消费方面,数据显示,95后的关注度远高于其他人群。
而体育品牌借着国潮的爆发,正迎来高成长高盈利的黄金时代。据预测,中国体育服饰行业2025年零售市场规模预计超 6000 亿元,相比 2020 年增长近100%,展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从“好穿不贵”到“量价齐升” ,运动国潮发生了什么?
量价齐升,在股市里的意思是指,在市场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随着成交量的放大,价格走势也随之上行,是一个健康且很好的买入信号。
而李宁、安踏等体育品牌们,从便宜的“土味”品牌到“钮钴禄·潮牌”的转变轨迹,正是“量价齐升”出现的征兆。那么,他们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首先,在产品科技方面,国产体育品牌战略转型加快了科技提升,通过不断引入新材料、新工艺,与国际品牌在产品技术上的差距不断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