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金融 > > 正文

李佳琦和虚拟偶像,谁会是最后赢家?

2021-04-08 23:00:59来源:互联网

文|杨泥娃

编辑|斯问

半个月前,张猛突然收到来自平台的罚单。

他是个数据线卖家,做电商4年多,一直遵守平台规则,但他没想到,这纸罚单居然是冲着他新“招聘”的主播去的。

这个大眼睛小脸蛋的白净少女,梳着荷叶头,一身干净利落的装扮,很有亲切感。直播时间都是后半夜了,依然能认真读着台本,一口气读完商品详情,不管直播间有没有粉丝互动,她都淡定自若丝毫不慌……

这其实是张猛买来的卡通人主播,他的想法很简单,能在后半夜真人下播之后,继续维持直播间的运转。转化效果是有的,2个月的时间,平均每天都能带货1000多元。但严格来说,它并不是虚拟主播,不智能,也没有互动,读的是提前录好的商品信息,然后录播给你看。

平台给出的惩罚理由很明确:这违背了平台不许录播的规定,更是埋下了数据隐患。

毫无疑问,当我们还沉浸在李佳琦OMG买它,和老铁666这些热闹有趣的真人直播间,虚拟主播仍是小众产物,但这毫不妨碍它未来的涨势—它既是丰富电商内容化的切口,也是真人直播的重要补充。去年开始,从洛天依、初音未来再到默默酱,虚拟偶像们都在尝试进入直播间,动辄几十上百万的观看量也表明,直播带货构成了IP变现的闭环。

这一纸罚单,揭开了尚在野生期的虚拟主播市场——当平台和商家还在搭建健康的市场,那些毫无感情的卡通人,并不会给直播行业带来增量改变,反而会造成破坏。虚拟主播是什么?技术首先是第一道坎,而风格和感情是另一条隐形的坎。

卡通人成不了真人“替补”

“我们有好几百个主播形象,把商品信息输入进去,马上就能开播。”王涛对「电商在线」介绍着他们公司旗下的虚拟主播。

这些主播长相都很相近,白皙的皮肤和精致的五官,就像一个动画版的展示模特,讲话语调始终平缓,动作相对固定,会时不时举手和扭头示意商品的展示图片。唯独可以让她们彼此区分的,只有服装和发型。她们大多奋战在深夜的直播间,成了真人“替补”。

据王涛介绍,这样的模版形象不需要任何订制,也做不到与人互动,更不存在版权问题,售价也很便宜,一年几千块钱就可以随便用。

但谁都不愿意让这样的形象,就简单定义了电商直播间的虚拟主播,包括王涛自己。

“这样的模版形象并不能赚钱,真正卖的是后续的服务费,每增加一项功能就要多收一些费用,模版只是一个获客入口。”王涛坦言。

电商平台更是为此下了罚单,使用这种模板化主播的商家都被要求下架,并缴纳罚款。理由很明确:这样的主播其实是一种录播,不符合平台严禁录播的规定,如果一个商家用这样的模版形象24小时直播,对其他商家来说也不公平。

更重要的是,主播这个身份的意义,就在于如何利用互动、表演或是段子等方式与粉丝建立联系,人设和风格在带货过程中起到了决定作用,从这一点看,无论是虚拟还是真人主播,背后的逻辑都是相同的。

“在直播间的粉丝很看重主播与他们互动,更多人还是抱着猎奇心理,希望给主播发出指令时能得到回应,比如唱首歌、跳支舞。”王涛说。

如果说娱乐场的虚拟人物需要有“大胸大屁股”的美好身材做支撑,那么电商场的虚拟主播更考验这个形象背后的人设性格。很显然,一个卡通人并不能真正撑起直播间的使命。

虚拟主播的偶像化

大家更为熟悉的虚拟主播,是洛天依这样的虚拟代言人。在直播间,他们同样可以和用户进行互动,丰富直播间的趣味程度。并且这些虚拟偶像,比真人明星更为安全(不会有负面新闻),跟随这些IP的粉丝,让他们和素人主播相比拥有更高的起点——这也成了虚拟主播最重要的意义:吸引流量。

早在2017年,光明牵手洛天依在双11期间完成了一场AR歌舞直播,当时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超100万,光明双11销售额同比增加18倍。不过直播市场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那时直播更像一种品牌宣传阵地,洛天依的出现更像是品牌的一场营销动作,而现在直播市场需要为品牌真刀真枪的带货,虚拟主播带货需要可持续性。

关键词: 李佳 虚拟 偶像 最后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