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也知道,托尼前几天去北京现场参加了一波新年憋尿挑战小米发布会,拿回来了小米 11 青春版、小米 11 Pro 和小米 11 Ultra 三款手机。
算上我们之前自己买的一台小米 11 ,米 11 全家桶我就算是集齐了。
正巧,托尼认识一个米粉学弟,他从网上看完发布会之后整个人直接沸腾了,疯狂 at 托尼:
“ 你看到真机了吧,米 11 Ultra 香爆了吧,安卓之光买爆啊!!! ”
接着我们就不知道为什么打吵了起来。。。
托尼是觉得,米 11 Ultra 比米 11 Pro 贵了 1000 元,但是日常使用的提升好像不怎么明显,所以不香。
学弟则觉得,米 11 Ultra 把一台手机现阶段能拉的参数几乎都拉满了,起步价才 5999 ,这不比某为某星什么的要良心?买到就是赚到啊!
在一顿暴风般的交换口水口吐芬芳之后,我们俩人决定休战,静下心来摆事实讲道理,好好掰扯一下小米 11 Ultra 到底值不值。
本着学长谦让学弟的态度,我打算让学弟先说。学弟也是不客气,直接几条理由就招呼了上来。。。
学弟说:
小米 11 Ultra 行!
作为一个远在外地、没能第一时间摸到真机的“ 云参数党 ”,学弟最看中米 11 Ultra 的一点,自然是宣传得不要不要的影像系统:
主摄首发三星最新的 GN2 传感器( 5000 万像素 ),副摄也不吝啬,全都用上了索尼的 IMX586 旗舰级传感器( 4800 万像素 )。
换句话说,小米 11 Ultra 使用的每颗镜头,都是主摄。超广角、广角、长焦的体验全都能拉满。
作为对比,米 11 Pro 主摄也是 GN2 ,但副摄分别只有 1300 万像素( 超广角 )和 800 万像素( 长焦 ),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什么叫——安、卓、之、光、啊?
举个例子,虽然 Pro 跟 Ultra 的长焦端都使用了等效 120 mm ( 相当于 5 倍 )的潜望镜设计。但是 Ultra 硬是靠着传感器优势,把最终变焦倍数搞到了 120 倍。
而米 11 Pro 的最高放大只有 50 倍——“ 安卓之光 ”比“ 安卓机皇 ”翻了个倍不说,还额外送了 20 。
虽然学弟也知道,网上有不少人都在吐槽这个镜头设计。。。但他觉得 11 Ultra 这个横贯上半部分背板的镜头模组看着比 11 Pro 的霸气,要更好看一些。
这部分我可不敢苟同,不过鉴于学弟的观点还没阐述完,我们一会儿再细说。
而除了影像系统之外,学弟还觉得,作为安卓之光, Ultra 的一些 “ 隐性堆料 ” 也要优于 Pro :
比如说,米 11 Ultra 用的扬声器是比 “1216” 更响一点的 “1216P” ;陶瓷后盖比玻璃要润;同样是 5000 mAh 电池,厚度却比 11 Pro 更薄。。。( 8.53 mm VS 8.38 mm )
还有一点,就是那个小窗了。
作为 Ultra 版的独家功能,早在爆料阶段这个副屏就已经引起不少的讨论了。
虽然多年前某个友商就曾经发布过类似的设计,但并不妨碍小米把它给打磨到自家的安卓之光上。
而在大家上手了真机之后,这个副屏更是被玩坏了:索尼、佳能、莱卡、富士、姨夫、雷军、罗永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