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政策大环境也对“走出去”的赛道相当支持。一方面,近年来各个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国内政府也积极推动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进一步推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海;另一方面,跨境电商已连续三年成为“两会”热词,在今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也特别提及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务模式,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
政策支持和开放的大环境让出海产业再迎利好,不过与此同时,出海角色并不止企业本身。中国企业“走出去”涉及出海全链路的配合、企业的出海预算、以及对不同国家市场规则的理解透彻程度。当下的中国企业出海时,面临的挑战存在不少共性:比如对当地市场规则理解不透彻、出海成本过高、不懂如何迈出品牌出海第一步等等;以及无论大小企业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目前中国出海的品牌,认知度和品牌力依旧较弱。
WPP与凯度于2019年联合发布的Brand Z报告就显示,在过去三年中,中国品牌在全球18到34岁的消费者中,品牌认知度下滑了26%。而毕马威与Facebook联合发布的出海报告则指出,中国品牌在新兴市场的认知度明显领先于成熟市场。中国品牌要在海外,特别是成熟市场闯出一片天,依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这个赛道面临的挑战也因此给产业链条中的每一方都带来了机遇。不过首先,那些着眼于全球的中国企业要做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出海方法论,并且找到对的合作方来帮助他们应对出海时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中国有好品牌,但为什么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那么难?
依托数字化创新和电商的繁荣,当下的中国电子商务和消费品品牌在海外其实已经具备相当可观的认知度;跨境电商平台也在全球发挥关键作用,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在2020年7月曾强调,“作为新型贸易业态,跨境电商凭借其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和交易链条短等优势逆势上扬,为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即使是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商巨头,在海外市场推广其“国际版淘宝”速卖通(AliExpress)时,依然会遇到挑战。比如,在国内无人不知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在海外市场的认知度就还有充分的扩展空间。如何洞悉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影响下的海外消费者心理,传播“双十一文化”、为速卖通引流,对阿里巴巴而言格外重要。
不止是跨境电商,事实上,这是不少中国企业出海时碰到的问题。
一方面,中国企业对海外当地的媒介环境和传播环境不熟悉;另一方面,中国本地消费者和海外消费者的习惯、市场洞察差异大,中国品牌出海时常常无从下手,甚至品牌还需要了解当地市场习惯,为此调整前端产品设计、中端销售网络搭建乃至于后端的供应链体系建设。中国以外的市场各有各的突破难点,品牌需要搞清楚他们应该在哪些渠道出现才能精准地找到自己的客群。
那些成功了的中国国际大牌都是怎么破难题的?
由此企业通常会选择与出海代理商合作,提高出海效率。如今很多传媒集团和广告公司都提供一站式出海整合营销服务,帮助中国品牌出海。不论是出海代理商还是营销服务商,其基础服务都是帮助国内的品牌做海外的媒介投放,比如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这类海外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以及谷歌、Amazon这类平台巨头,帮助品牌获取更多曝光、用户以及认知。而一些更为成熟的出海营销服务商则会提供全链路的营销服务,包括市场环境策略分析、创意内容制作、管理广告账号、中台技术支持、投放效果分析等等。
在阿里巴巴的案例中,品牌的重点之一是“让海外消费者认识双十一”。他们通过更适合海外市场本地文化语境的内容,将关键传播记忆点定位为“1111组队边玩边买”,并借势KOL红人矩阵,通过本地化社交平台传播洗脑视频,引流至站内。
飞书深诺邀请了100多名海外KOL为阿里巴巴速卖通“双十一”造势
阿里巴巴背后的出海营销服务商飞书深诺集团是一家国内知名的提供全链路营销服务的数字公司。在确定了切入市场——欧洲市场后,飞书深诺便根据品牌与市场的特性,为其制定了核心传播策略,并找到全球代表性网红家族——Chiara Ferragni家族,以及100多名本地垂直圈层KOL,借助Instagram、Twitter等当地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形成病毒式传播,成功为品牌破圈层建立了全球影响力。
对于品牌来说,要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海外市场品牌力,不仅要在选择的媒介上下功夫,也需要制定成熟的本地化策略。一家好的出海营销服务商,在媒介投放之外,也需要帮品牌制定适合不同市场的好创意。
除了电商,中国的游戏公司也向来是出海大户,疫情之下的宅经济更是为全球的游戏产业带来机遇。伽马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实现海外收入111.9亿美元。在这块庞大的市场蛋糕之中,中国的游戏公司也正在出海赛道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论。
上图为飞书深诺为《少女前线》在欧洲市场定制的周年庆创意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