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金融 > > 正文

科技赋能构建浦发银行第二增长曲线

2021-03-27 13:18:54来源:互联网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银行的传统金融服务时代正在远去,如何构建第二增长曲线?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为银行业指明了新的战略方向。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却为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引入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组织韧性提供了新机遇。基于多年的数字化能力积累与开拓,浦发银行在科技赋能下不仅拓宽了金融服务思路、降低了获客成本,更提升了客户体验。

浦发银行(600000.SH)2020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963.84亿元,同比增长2.9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3.25亿元。不良贷款率1.73%,较上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2.77%,较上年末上升17.83个百分点。

“新冠肺炎疫情过后,银行业线上化、智能化、数字化服务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我们将继续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将数字科技与客户旅程等各个领域紧密结合,通过构建企业级的经营管理架构,实现银行内部、银行与客户、银行与合作伙伴之间互联互通,打造闭环、穿透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构建发展新优势,重塑增长新动力。”浦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杨在年报致辞中表示。

优质场景构建生态圈

2020年,疫情加速了金融科技跃迁,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中国金融体系经历的变革跨度已远超世界其他任何地区。目前中国有10亿以上的消费者享受着金融科技带来的红利,涉及领域包括移动支付、银行、保险、投资、消费贷款等;超过3000万小微企业因为金融科技而获得贷款融资;供应链上企业因为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而开始得到更普惠、更优惠的金融服务。

3月2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银保监会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数字化转型助力开拓普惠金融新局面。银行业保险业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根据有关国际组织报告,中国普惠金融服务达到世界先进

水平,电子支付、数字信贷、线上保险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作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2020年浦发银行着力增强科技实力,已在上海、合肥、武汉、成都、西安等五地分行设立开发服务分中心,科技人员总数占比近10%,2020年的科技投入57.15亿元。同时,在上海、北京、杭州、深圳、新加坡成立创新中心,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分别成立联合研究中心,与30家优秀IT公司结成“科技合作共同体”。

继开放银行之后,浦发银行推出全景银行,以“面向全用户、贯穿全时域、提供全服务、实现全智联”为目标,从客户体验、赋能增信、价值共创等维度,重新定义开放银行,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精准方向。

2020年9月,浦发银行发布《开放银行2.0——全景银行系列蓝皮书》,并联合太平洋保险(集团)、国泰君安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苏州银行、国元证券、苏宁银行、华安证券等11家金融机构共同成立“开放金融联盟”,进一步聚合银证保多种金融业态,以数据和人工智能为驱动,为全用户提供综合化、全方位、泛金融服务。

开放银行模式旨在实现“银行无处不在”的数字化金融形态升级。通过银行业向第三方机构开放金融服务接口和数据,努力将第三方场景服务引入银行金融服务链,把支付、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触点从网购、线下部分场景进一步拓展到用户“衣食住行用游购”等方方面面。

当前,浦发银行推出的全景银行基于以成熟案例快速复制、新场景挖掘营销和第三方平台批量导入的多维模式,积极拓展开放银行B2C和1+N模式,将银行服务无缝融入社会生活、生产各个环节,第一时间、第一触点满足客户需求。同时,探索产业数字金融,构建“产业集群+数字科技+金融服务”一体化发展模式,覆盖家电制造、健康医疗、文旅服务、通信传输、汽车制造等行业。浦发银行联合海尔建立数字交易信用实验室,推进行业分析和信用风险体系建设。打造行业数字服务平台,上线浦度产业数字服务平台门户,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链条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工具和服务,通过科技手段提升企业经营水平。

新技术重塑金融服务

“数字经济和技术革新形成驱动未来银行发展的双轮动力,创新金融服务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2020年9月,浦发银行发布的《“物的银行”白皮书》指出,在未来产业融合及头部效应凸显下,金融服务将以客户体验为中心,在客户资源基础上拓展金融机构经营范围将成为趋势。过去金融服务主要以产品为中心,社会极致分工下金融产品服务的效率已接近达到最优边界。

这是业内首次提出面向“智能物”的全新金融服务模式。物的银行是“物”成为未来银行核心生产要素之一的业务形态,是具有泛金融服务能力的下一代新型金融基础设施,是可以直接参与金融活动的物理实体。当前,浦发银行在应用场景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所有金融机构都要抓紧数字化转型,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我们服务大众的本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金融街论坛上的讲话中强调,金融与科技始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嵌入客户生活、生产场景,近年来浦发银行探索为B、C、G端客户提供一站式打包解决方案。

截至2020年底浦发银行累计已发布API服务逾1000个,连接客户数超过1.4万户。通过API与各合作伙伴深度融合,浦发银行切入龙头企业服务场景,提升B端客户服务能力,支持在线融资、支付结算、代收代缴、账户托管等银行业务的快速组装,为B端客户建立一个包含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的全量生态圈。

建设“浦惠到家”APP平台,聚焦客户需求,将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嵌入到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全方位服务C端客户,赋能服务B端客户,为B端用户提供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以及会员体系构建、导流、基于数据的营销支持等非金融服务,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浦惠到家”提供口罩预约、复工复产支持等服务,帮助中小企业、社区服务和个人客户解难题,惠及全国150多个城,4800余家复工企业。“浦惠到家”在促消费领域也起到重要作用,2020年积极响应上海市55消费节活动,联合沪上14个连锁品牌和商圈,800余家门店开展活动,切实发挥浦发银行科技力量。

针对G端用户,浦发银行已与全国13个省、4个直辖市,8个城市的政府大数据部门进行了政务服务API对接。通过渠道交互、数据引入、数据产品联合开发、系统对接等方式,延伸政务服务渠道,提高市民和企业的办事效率,以科技力量赋能数字经济,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如在上海地区已全面支持“电子亮证”,上海市民通过手机亮证,即可在浦发银行营业厅办理企业开户、查询、存款、取款、理财等40项银行业务。

人才战略,构建未来竞争优势

“金融科技人才是数字化时代的稀缺资源。”3月18日,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调研2020》指出,广泛的需求和复合的标准,使得可直接从市场获得的金融科技人才有限,因此,人才培养成为金融科 技人才供给的重要出路。然而,由于金融科技是一个跨领域、跨学科的新事物,无论是高等院校、金融机构、科技公司或政府都难以独自培养出全面的人才,需要多方携手开展。随着科技对金融业影响加深,商业与运营模式正发生深刻转变,市场上对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的争夺也将更激烈。

人才战略先行于业务战略,人才的流动一般反映着公司间竞争格局的变化。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浦发银行锚定目标、加快转型,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关键期。在此背景下,人才队伍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也更为紧迫。浦发银行大力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全面建设高质量专业化人才队伍尤其是数字化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实现新的战略目标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撑。

2021年2月上旬,浦发银行发布“浦发银行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浦汇金英”工程和“浦慧智联”人才生态圈三项重点人才项目。其中,“浦发银行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坚持开放融合,广开进贤之路,汇聚全球金英;实施“浦汇金英”工程,加强数字化、创新型人才开发;构建“浦慧智联”人才生态圈,涵养更优的人才发展生态感召人才。

郑杨提出新时代浦发银行人才工作的奋斗目标,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理念,以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为导向,加强

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思路、强化责任落实,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为更好适应数字科技新趋势,浦发银行提出“两个不低于50%”(应届毕业生招聘不低于50%,科技等理工科人才招聘不低于50%)的人才引进策略,加大国内外知名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和数字化人才招聘,在同业跑出了科技人才集聚的浦发加速度;聚焦重点业务、重点项目,有计划地组织科技人才,通过借调、轮岗等方式,组建若干敏捷团队,促进人才“跨部门、跨条线、跨机构”合作,加强实践锻炼,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促进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创新。

未来,金融科技人才队伍会呈现专业更加多元的发展趋势,对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进行培养的成效将逐渐显现,对此予以充分关注与实践的金融机构,将在未来展现出更大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科技 构建 浦发银行 增长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