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财经 > > 正文

不宜高估“低基数”效应对我国2021年GDP增速的影响

2021-03-17 16:31:20来源:互联网
近期国内外有关机构对我国2021年GDP增速的预测一致乐观,多数机构的预测值在8%以上,少数机构的预测值接近甚至超过10%,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理由即2020年的基数较低。笔者认为,2020年三次产业及投资和出口领域全年基本不存在“低基数”问题,相关机构强调的“低基数”效应主要存在于一季度和消费领域但影响有限,因此不宜过于高估“低基数”效应对我国2021经济增速的影响。
2021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将2021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并不如有关机构预测的那么高。2021年我国GDP增速显著回升的确定性较大,但主因是经济增长动能的恢复而非“低基数”效应。
一、2020年全年我国经济实现正增长,增速低但“基数”不低
(一)疫情冲击砸出“深坑”,所有行业、领域无一幸免。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出现罕见的同步深度衰退,我国2020年一季度经济一度停摆,GDP增速骤降至-6.8%,各行业各领域无一例外地遭受到疫情的巨大冲击,冲击面和影响程度均大大超出预期。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受冲击最大。疫情冲击导致2020年一季度三次产业增速一致创下1992年有季度核算以来的最低记录,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6%,降幅显著高于第一产业(-3.2%)和第三产业(-5.2%)。
需求受冲击大于生产。从2020年全年看,1-2月份各指标累计同比增速的降幅最大,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同期降幅高达24.5%,创1992年以来有季度核算以来的最低,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降幅均超过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创1999年以来有季度核算以来的最低;以人民币计算的出口同比下降16.6%,降幅同样大超预期。
(二)全年经济实现正增长,增速低但“基数”不低。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成功实现了三个“率先”: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二至四季度GDP分别增长3.2%、4.9%和6.5%,2020年全年增长2.3%(初步核算数),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突破一百万亿元大关,增速虽与2019年有明显差距但总量规模继续扩大,总体“基数”并不低。
二、一季度和个别领域“低基数”对2021年经济增速的影响有限
(一)有关机构对我国2021年经济高增的预测多基于2020年的“低基数”效应。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作为疫情特殊时期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我国2021年可能的经济增长情况依然备受关注。从近期的情况看,国际组织及国内外有关机构对我国2021年GDP增速的预测一致乐观,多数机构的预测值在8%以上,也有少数机构的预测值超过10%,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理由即2020年的基数较低。笔者认为,相关机构强调的“低基数”效应在2021年第一季度和个别领域是存在的,但对总体而言影响其实不大。

国际组织及国内外有关机构近期对我国2021年GDP增速的预测(%)

(二)2020年“低基数”对2021年季度和个别领域增速的影响较大。
从季度看,“低基数”效应主要体现在一季度。2020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为-6.8%,“低基数”效应较大,受此影响,2021年第一季度GDP增速升至两位数的可能性较大。2020年二季度后,我国季度GDP实际增速均为正,意味着我国经济的总体规模已恢复并超出正常年份的水平,对2021年而言基数并不低。
分产业和领域看,“低基数”效应主要存在于消费领域。2020年我国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3.0%、2.6%和2.1%,增速虽都低于2019年但全部实现正增长。分领域看,2020年全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出口增长4.0%,同样不仅实现正增长且规模较2019年进一步扩大,仅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增速为负(-3.9%)。由此,2020年“低基数”效应对2021年增速的影响主要存在于消费领域,三次产业及投资和出口领域全年基本不存在“低基数”效应。(当然,此处所用的分析指标与GDP核算的所用的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与GDP核算中相应的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出入,因此此处的分析较为粗略。)
(三)全年经济实现正增长,季度和个别领域低基数对总体影响不大。
一季度“低基数”效应较大但对全年增速影响不大。2020年我国全年GDP增速为2.3%,总量规模比2019年继续扩大而非缩小,因此全年增速低但“基数”并不低。由此,虽然一季度各行业、各领域的“低基数”会导致2021年一季度GDP和其他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增速集体“跳升”,但考虑到一季度GDP占全年比重较低,部分行业(如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回补难度较大,“就地过年”对消费和服务业等也有明显影响,一季度低基数对全年增速的影响不大。与此同时,GDP增速是当年经济总量相对于上年经济总量的增长率,而非不同季度当季同比增速的简单平均,因此一季度增速“跳升”并不意味着全年增速一定高。
消费领域“低基数”对2021年GDP整体增速的影响有限。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1981.0亿元(当年价格),比2019年减少16036.2亿元。粗略估算,若2021年上述消费缺口于2021年完全回补,将带动2021年GDP增速上行1.8个百分点,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后会有所降低(2020年全年CPI上涨2.5%。需要说明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支出法GDP中最终消费支出包含的内容之间存在较大出入,尤其是此处未涉及服务消费的相关内容)。疫情前我国GDP增速在6%上下,8%左右甚至超过10%的预测值意味着基数因素影响高达2-4个百分点,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从总体看,“低基数”效应的影响也是有限的。2017-2019年,我国每年不变价GDP增量规模均在5万亿-5.5万亿元之间,2020年然受新冠疫情影响增量规模较小,为20901亿元。2020年我国不变价GDP为911205.3亿元,2021年GDP增速若按疫情前平均6%的增速计算,2021年GDP增量为54672.3亿元,这一规模与前几年相近。考虑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年为负(-3.9%)、消费领域基数较低的影响,2021年GDP的增量会比正常年份有所扩大。按照有关机构8%的增速预测估计,2021年我国不变价GDP增量规模将达到72896.4亿元,相比6%的增速预计多出18224.1亿元,若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服务消费增速完全恢复,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若按照有关机构10%的增速预测估计,2021年我国不变价GDP增量规模将达到91120.5亿元,相比6%增速的增量(54672.3亿元)多出36448.2亿元,增幅高达66.7%,这种可能性同样是非常低的。
三、疫情导致的损失难以完全回补,疫情对未来的影响仍不可忽视
企业层面,疫情导致不同行业企业营收和利润大幅下滑,尤其是小微企业受影响更大,倒闭并退出市场较多。虽然当前企业相关指标增速恢复较好,但损失的利润则难以回补,企业资产负债水平与正常水平仍有差距,对后续经营发展的影响依然存在。另外,不同行业从疫情冲击的恢复程度存在明显分化,第一、二产业相对较好,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消费恢复仍然缓慢,复苏节奏的不一致会在一定程度上拉长整体复苏周期。
家庭层面,相对于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受疫情冲击影响更大,低技能劳动者收入也因此降幅较大,也有不少劳动力一时退出劳动力市场,损失的收入更是难以回补。与此同时,受收入、预期、居民正常消费频率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前期疫情导致的消费减少同样是难以完全回补的。
从未来看,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的疫情也难以完全避免,未来疫情对各行业各领域的负面影响可能还要延续较长的时间。正如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指出的,因为有些经济总量损失是补不回来的,简单假定2020年和2021年平均增速与潜在增速相近,由此简单测算2021年GDP增速的作法是不科学的。
四、反弹效应已于2020年内基本释放,应同时关注“高基数”效应
事实上,除了“低基数”效应,同时存在的“高基数”效应则被广泛忽视

关键词: 不宜 高估 基数 应对

推荐内容

热点
39热文一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