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司制的起源,在教科书上通常指向17世纪欧洲的远洋贸易公司。其以股份制聚拢资本,以两权分离规范运营。
然而,当回望东方,中国现代公司制的源头活水,在山西、在晋商。
(资料图片)
“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500年。”从泪洒西口到汇通天下,晋商创造了“海内最富”的奇迹,也在探索中构建了超前的商业规则与信用体系。
1919年,晋商的探索结出了标志性的硕果,中国白酒业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山西晋裕汾酒股份有限公司在太原成立。
清晰的股份制结构、明确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倚重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大掌柜、创新的“身股”激励……这些现代企业治理的核心要素,在晋裕汾酒公司身上已经清晰可见。
公司制的本土化实践
晋裕汾酒公司的成立直接推动民族传统产业从家族作坊向现代企业转型。但事物并不是一蹴而就,变革也有青涩的雏形。
光绪初年,山西汾阳南垣寨的王家三兄弟合股在杏花村开设酒坊“宝泉益”,地址选在尽善村。“宝泉益”一开张便气象不凡:修建有高大院墙、宏阔厂房、酿造工具,连同精心设计的宿舍、店铺、账房等建筑,为后面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除了这些物质设施外,更为核心的,是其内在治理的突破。
彼时,“宝泉益”力聘经验丰富的杨得龄担任大掌柜,将经营权全权托付,东家则退居幕后,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另外,设立二掌柜1人、三掌柜1人,以及账房总管1人、副管账1人、会计1人、会计助理2人、员工若干。酒坊内,层级分明的管理架构已然成形,二掌柜、三掌柜、账房总管各司其职,管理岗位与技术分工清晰,效率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