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新闻 > 人工智能 > > 正文

AI已在广泛领域施展魔力 “上海样本”露出尖尖角

2020-07-13 17:43:59来源:人民日报

7月11日落幕的第三届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肩负为人工智能贡献“中国方案”使命,更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风向标。面对一个未知大于已知的行业,人工智能产业现状如何?未来,又将是个什么样子?大江东工作室采访了入场的大咖和企业,听他们给出的答案。

AI已在广泛领域施展魔力 ,“上海样本”露出尖尖角

疫情还没有结束,本届大会依然大咖云集。 大会统计,有超过550位重磅嘉宾相聚云端,其中7位图灵奖得主、1位诺贝尔奖得主、62位中外顶级院士。他们从不同视角对人工智能产业进行剖析。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的现场演讲称,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少数几家通用AI平台和一些专注于某个垂直行业的细分AI平台,在信息搜索、信息流推荐、无人驾驶这几个垂直行业,人工智能证明或初步证明了其对所在行业的颠覆和重构潜能。

华为公司董事、CIO陶景文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来,蕴含了巨大的数字化机会。5G+AI+云+工业互联网,多技术融合驱动产业变革,人类正加速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视频连线中,特斯拉CEO马斯克对于未来实现Level5自动驾驶非常有信心。“我认为很快就会实现,我们有信心在今年完成L5级别的基本功能。”

“比如百度的自动驾驶;阿里的城市大脑智能交通;腾讯的医疗读片和医疗影像资料处理;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寒武纪、科大讯飞、商汤科技为代表的初创企业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海康威视占据全球智能安防企业第一名……”同济大学副校长、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召集人蒋昌俊一一列举,认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智能产业化应用已走在世界前端。

工信部部长苗圩直言,整体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技术创新日益活跃,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与行业融合应用不断深入,发展前景可期。

目前,上海已聚集超过1100家行业重点企业,人工智能产业规上产值超过1400亿元人民币,聚集10万产业人才,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先地区之一。

“有统计数据显示,从AI企业数量来看,上海排在全球前列。”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室主任王迎春认为,上海已率先在履行“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的开拓者”这项使命,希望形成“上海经验”,在全国推广。

疫情中AI实战 ,深度赋能成行业新趋势

AI实战中,不得不提新冠肺炎疫情,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力量,在疾病诊断、筛查随访、药物研发、物流配送等各方面凸显了“智慧担当”。

影像检测是诊疗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据和手段。联影集团人工智能子公司联影智能研发的“uAI新冠肺炎智能辅助分析系统”,是业界首款综合肺炎整体与局部影像特征、根据肺炎影像精确分诊的AI全流程解决方案。

面对爆发式就诊需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大显身手。上海依图科技推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冠肺炎智能评价系统”,进行快速诊断及疗效智能分析,并在上海市公卫中心上线,对70多例新冠肺炎病情的评估结果做了初步验证,显示系统的评估结果与专家的评价高度一致。

公共场合很多人戴口罩,人脸识别是否无法使用?疫情中,作为智能预警监测的第一道墙,上海零碳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火眼金睛红外测温仪,可以在单位区域内对多达100个目标的人群进行同时监测,并且通过精度达到0.1度的红外线探测仪,分辨出每个个体的温度,大大缩短了测量时间。

此外,优刻得的安全屋技术,为疫情重点地区往来人员信息排查提供了支持;云知声推出“疫情防控机器人”,有效帮助了基层街道社区开展健康情况追踪和流动情况排查;小i机器人通过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技术进行语音交互,向社区提供免费的防疫外呼机器人服务……

疫情中的AI实战,凸显了AI深度赋能行业新趋势。Apple 公司全球副总裁葛越惊叹,“疫情让我们看到科技的力量。”

“人工智能是我们手中的一张魔法牌。”IBM大中华区集团董事长陈黎明所言,拥抱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型数字技术,将会助力企业减少甚至化解类似于重大疫情等不可预见事件的影响。

基础研究仍是短板,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生态圈

人工智能产业有很大进步,但仍是起步,还有许多不足。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认为,人工智能在现实中的应用,到目前为止还不很完善。医疗大数据仍然“大而混乱”,原因是缺乏对数据的治理标准。“人工智能需要的必须是精确的数据,通过学习提供一个诊断,有时比医生更为准确,前提是,你给它的数据必须是准确的。”

“技术很有用,但仅仅是工具,将来在技术应用中可以充分利用,但是不能迷信技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大数据临床应用目前还有很多障碍。

他指出,当大数据出现意外情况后,靠谱的医生可以依靠自己的逻辑不断产生新数据,人工智能虽然可以不断学习,在每个阶段都能做出新的判断,但医疗不是围棋,人工智能在这里面不能产生新的数据,还要依靠人。

同样,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谈到,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绝不是只要有数据或只要数据打通就能解决运用问题。

如何使用更少数据实现更好效果,使数据自我驱动更加有效;如何解决多语言问题;如何解决隐私问题;如何解决情感人性化问题……在他看来,人工智能还有大量的核心技术创新,这是一个真正的需要源头技术创新,需要强技术的领域。

蒋昌俊坦言,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与美国、欧洲相比,更加集中于应用落地,在基础理论和原创算法发展薄弱,缺乏突破性、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在共性技术平台、智能芯片等方面发展相对薄弱。

“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认知,着眼于未来,加大科研攻关力度,补齐技术短板,建立产业生态,抢占产业制高点。”

令人欣慰的是,当前,各大互联网头部企业已经意识到,通过开源技术建立产业生态,才是抢占产业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比如百度的飞浆(PaddlePaddle)、 清华大学的计图(Jittor)、旷视的天元(MegEngine)和华为推出的MindSpore等,都相继开源其深度学习算法,通过自主研发来掌握AI底层技术。

人工智能产业潜力如何?世界将诞生超12万亿的市场空间

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将如何发展?

“预计到2025年,ICT行业会有5万亿的规模、零售行业约1.5万亿规模、智能制造6.4万亿规模。”陶景文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的应用,世界上将会诞生一个超过12万亿的市场空间,需要更加开放的态度,共同协作。

“人工智能领域有一句话:有多少人工智能就有多少人工,说的就是一项科技在早期开发过程所需要经历的学习曲线。有人称这一规律为播种时节和收获时节。”IBM大中华区集团董事长陈黎明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算法的丰富和投资的增加,人工智能也会突破早期的学习成本,加速在各个行业部署。或许20年之后,许多公司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AI公司。

“几年前,一个城市需要做智能计算,需要十几个机柜;一年前,这种AI芯片已经可以把机柜降低到一个;未来十年,只要在巴掌大的芯片上再缩小一百倍,一个手可以支撑今天所需要的城市管理。”依图朱珑表示,未来十年,将是AI算力的超摩尔时代。

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认识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是驱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成熟,必将推动经济社会从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后疫情时代,我们被助推到数字化‘生存时代’,未来线上和线下的生活将成为常态,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未来的生产生活,都将面对阶段性的或者长期并存的线上线下的数字化生存,人工智能点亮人间烟火,是未来既极具诱惑力和吸引力的画面,也是我们将不得不面对的未来一个巨大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少人也产生了一些担忧:AI是否会替代我们的工作?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室主任王迎春表示,“每一种职业都由不同工作内容组成,人工智能取代其中一部分,最终形成一个人和机器和谐共生的工作模式。”

“下一阶段,AI会无所不在,应用越来越简单。传统公司有能力雇佣自己的AI工程师,正如今天每个公司都有IT工程师一样。”创新工场创始人及CEO李开复认为,AI+会继续有价值,但+AI才是贡献更大的方案。

关键词:

热点
39热文一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