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
科学家认为寒武纪生命大暴发预示着生物多样性正式出现
“研究表明,化石沉积物的一般性流动不会对化石造成进一步损害。在沉积物层发现的化石,实际上其代表的动物群落生活的地方可能相距很远。”研究人员之一、朴次茅斯大学的明特博士说,
-
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定位精度将在2030年后提高到10cm
俄航天集团还指出,在 2030 年之后的格洛纳斯卫星星座,可能包括改进型的大椭圆卫星“VKK-M”、小型卫星“MNKA-M”(其中包括补充性的 DKA 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SO-M”,以及中地球轨道卫
-
SpaceX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成功进行了今年的第17次发射
新发射的货运龙飞船搭载着两个不同的动物实验,包括首次在飞船飞向空间站过程中在舱内进行的实验。这项名为UMAMI的研究着眼于动物(小鱿鱼)和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另一项研究将调查名
-
研究报告证实iPhone 12/Pro系列的MagSafe技术会干扰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
美国心脏协会表示,“这项研究有一个体内和一个体外实验部分。体内部分由连续的患者组成,这些患者曾在电生理学实验室接受过植入的 CIEDs。iPhone 12 Pro Max 被直接放置在这些患者的口袋上方
-
SpaceChain宣布SpaceX将于7月3日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一个以太坊节点
该以太坊节点将是 SpaceChain 第四个进入太空的区块链有效载荷,将由 SpaceChain 的客户 Nexus 负责。此外,SpaceX 还将使用其猎鹰 9 号火箭于 6 月 24 日再次前往国际空间站并为 Biteeu、Divine 和 Nexus
-
中国软体机器人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测试 成功突破了万米级深潜
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工业界只解决了 3%-4% 的规则、刚性物品的自动化生产搬运问题,剩余 96% 左右的柔性异形、易损物品仍使用人工上下料。这意味着软体机器人领域的发
-
报告指出全球37%与高温有关的人类死亡可归因于气候变化
此次,瑞士伯尔尼大学研究人员阿纳·维西多-卡布里拉、安东尼奥·卡斯普里尼及其同事,使用43个国家732个地点的数据,调查了人在过去30年间(1991年至2018年),因气候变化造成的高温对人
-
NASA计划在2028年至2030年发射两颗金星探测器
DAVINCI+ 将承载紧凑型紫外线至可见光成像光谱仪(CUVIS),该仪器将使用一种基于自由光学的新仪器对紫外线进行高分辨率的测量,这些观察结果将被用来确定金星大气中未知的紫外线吸收体的性
-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两个吸收型量子存储器之间的可预报量子纠缠
经过多年攻关,科研团队成功使用吸收型量子存储器演示了量子中继的基本链路。一个基本链路由两个分离的量子节点,以及中间站点贝尔态测量装置组成。每个量子节点中除了“牛郎”“织女
-
研究人员首次在曲靖“古鱼王国”中发现了4.1亿年前游动的“三叉戟”
长吻三歧鱼被称为泥盆纪海洋中游动的“三叉戟”,属于无颌类盔甲鱼亚纲三歧鱼科,因其头甲形状如古代兵器三叉戟,前面吻突又极度延长而得名。三歧鱼科在无颌类盔甲鱼中一直是一个神秘
-
研究人员发现食双星仙王座GK的双胞胎子星间存在快速的物质转移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双星与变星研究团组赵二刚博士和钱声帮研究员等人利用月基望远镜,获得了仙王座GK的连续完整光变曲线,同时利用云南天文台凤凰山本部一米望远镜和位于丽江高美古
-
科研人员利用微波谐振腔探测到了半导体量子点受微波驱动调制的干涉新现象
科研人员通过制备千欧量级高阻抗的超导干涉谐振器件(SQUID)阵列作为微波谐振腔与半导体量子点耦合,极大地提高了微波光子与量子比特的耦合强度,并达到强耦合区间。在该强耦合的电路量
-
中国科大实现新型的固态自旋量子相干操控
通过研究反斯托克斯激发硅空位色心的荧光与激光功率以及样品温度的关系,研究团队证明反斯托克斯荧光来自于声子辅助的单光子吸收过程,可用于全光的温度传感。在此基础上,对比反斯托
-
迄今最全面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 比原图增加2亿碱基对和2000多个基因
科学家于1990年启动了人类基因组测序项目,并于2001年公布了首个人类基因组草图。但当时不得不将基因组分成小段读取,然后重新组装在一起,而这样无法将一些高度重复的片
-
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揭示宇宙大爆炸第一微秒内发生的事情
哥本哈根大学科学家研究了一种叫做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物质,它是在大爆炸第一个微秒中存在的唯一物质。研究结果告诉我们等离子体在宇宙早期阶段是如何演变的。首先,由夸克和胶子组成
-
研究人员开发新型有机阴极材料 结构遵循优雅的分子设计原则
这种新材料的能量和功率输出优于其先前已知的异构体,后者来自于对苯二胺。首先,它有更小的颗粒和更高的表面积,这使得电荷载体更容易扩散。其次,聚合物中相邻的酰亚胺单元的空间排
-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称为漫反射光学定位成像的新技术
研究人员首先在模仿人体平均大脑组织特性的组织合成模型中测试了这项技术,证明他们可以在光学不透明的组织中获得最深达4毫米的显微分辨率图像。然后,他们在活小鼠身上测试了这项技
-
新型光活化药物通过光开关调节生物钟 或有助于治疗因生物钟紊乱引起的疾病
为了研究细胞如何协调这些过程起伏,研究人员利用光开关CKI抑制剂在小鼠身上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用紫光激活这种化合物,将小鼠的生物钟周期延长到了26小时;而在绿光控制下灭活该化合
-
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壮观图片显示了NGC 2276的旋臂 系位于1.2亿光年外的螺旋星系
在这个新星爆发的星系的另一边,一个较小的伴星的引力影响着NGC 2276的外缘,使其失去形状。这种与小型透镜状星系NGC 2300的相互作用使得NGC 2276的最外层旋臂变形,给人一种假象,即这个较大
-
奥地利科学家培育出人类心脏类器官 有望改变对心脏病等研究的现状
IT之家了解到,人类科学家此前已相继培育出了大脑、内脏和肝脏等“微型器官”,但心脏类器官更具挑战性,目前这一成果将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心血管疾病类问题,可能会给先天性心脏缺陷
-
剑桥量子计算公司宣布发现一种新算法 可加速量子蒙特卡洛积分运算时间
“这一新算法的发现是历史性的进步,它加快了量子蒙特卡洛积分的运算时间,并将应用于 NISQ 时代及以后时代。”Steven Herbert 表示,“我们现在有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量子加速,而并非理论
-
古基因组研究绘制出4万年来东亚北部人群的遗传动态演化图谱
为此,研究人员通过最前沿的古基因组实验技术,获取了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距今33000年至3400年的25个早期人类样本的古基因组数据。该数据涵盖了整个末次盛冰期,填补了东亚北部尤其是中
-
俄罗斯量子中心科研人员首次在室温下获得了磁性超导材料
上述科研项目负责人、俄罗斯量子中心首席研究员尤里·布科夫称,在室温下获得磁性超导材料的量子现象是科学家的梦想,但以往认为这无法在室温下实现。然而,对钇铁石榴石的研究表明,
-
SpaceX新里程碑:猎鹰9号火箭连续100次发射成功,运送第29批星链卫星
即使在 2015 年遭遇重大失败,NASA 还是与 SpaceX 签署了商业载人太空飞行合同,之后 SpaceX 完成了 6 次火箭回收,成为全球首家拥有该项技术的公司,这也是包括 NASA 在内其他国家航天机构都没有
-
新型有机室温磷光材料:接受10秒以内的光照后可持续发光近半个小时
此次联合团队研发的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就像充电手机,可以在一次激发后,保持数分钟发光时间,将它注射进生物体内,就可以通过捕捉发光信号和材料“保持通信”,获得其位置、强度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