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金融 > > 正文

今年3.15那些事!

2021-03-16 06:46:02来源:互联网

又是一年3.15,在消费者权益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下,今年央视3.15晚会的主题也基本围绕着提振消费展开,并重点点名了人脸识别、招聘平台、老年人手机安全陷阱、瘦肉精、互联网医疗广告等问题。与此同时,汽车、房产、名表维修和瘦肉精等其他多个行业也一并被展开,而中招的公司中不乏智联招聘、360搜索、UC浏览器等知名企业。

谁在滥用“刷脸”

数字经济大潮正席卷世界,与历史上其他技术革命不同,数字革命可能真正惠及每个人。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享受成果的同时,也将在新技术面前变得更加透明,它所带来的网络安全新威胁不容小觑。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脸识别技术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成为隐患之一。 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报道中,提到了客户独一无二的人脸信息正在被商家入口处的摄像头采集,而且很多商家在没有征得消费者同意,便擅自采集了人脸信息,个人隐私受到了侵害。

而往往上述这些核心的信息数据正在被第三方获得,例如无锡宝马4S店就安装了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人脸识别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在如今的“刷脸”时代,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脸”?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人脸识别产生的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关问题,是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数据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保障信息安全是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很多人觉得刷脸是一个非常靠谱、非常方便,也非常安全的方式,甚至比设置密码还要更加的安全。其实在很多的时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些商家已经偷偷地把消费者的“脸”偷走了。

谁动了我的简历

在个人隐私的泄露中,除了由人脸识别系统的漏洞引发之外,央视3.15晚会中还提到,个人求职简历也存在隐私泄露。

央视3.15晚会提及,智联招聘声称拥有1.8亿用户,视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为自己“生命线”。然而在一个名叫“58智联粉”的QQ群里,记者向一位买家支付7元,便买到了一份智联招聘上求职者简历。简历上求职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信息一应俱全。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曾表示,用户将其个人信息提高给智联招聘后,智联招聘应当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以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关键词: 今年 3 15 那些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