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月14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王赤带领团队与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教授张清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合作,近日首次在北极上空发现类似台风的“太空台风”。
该结构形成了太阳风带电粒子直接进入地球中高层大气、地球带电粒子逃逸至磁层的通道,极大提升了太阳风-磁层能量的耦合效率。
在这项研究中,我国子午工程南极中山站高频雷达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负责建设的子午工程南极中山站高频雷达建成于2010年,并于当年加盟了国际超级双子极光雷达网国际组织,且与所有超级双子极光雷达网的雷达实现了数据的准实时共享。
研究过程中,中山站高频雷达与其它南北半球极区广泛覆盖的超级双子极光雷达联合工作,开展全球极区电离层大尺度对流的观测,为探究 “太空台风”的对流特征提供了观测依据。
子午工程二期将在我国和南北极地区建设包括三站式高频雷达在内的192台设备,开展多台站、链网式、多要素和多手段的空间环境监测,将为了解“太空台风”等空间天气的变化规律,提升我国空间天气领域的原创性科学研究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供图: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航
编辑:匡峰
流程编辑 邰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