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金融 > > 正文

国产数据库力量:腾讯云破局“三重门”

2021-03-10 16:16:04来源:互联网

数据库是国家金融、电信等系统的“基础设施”,向来事关重大。但一个极为严峻的事实是:中国传统银行和电信等的数据库核心系统,长期由外国厂商垄断。

不过,在互联网浪潮的催化下,数据量出现了迸发式增长。而在水平扩容、降低成本、智能运维等新的发展需求下,数据库产业正呈现出明显的“云化”趋势。这是中国在后数据库时代追赶的重要机会。于是,嗅觉灵敏的互联网企业相继涌入赛道,纷纷发力分布式数据库。

可鉴于技术攻坚、打通渠道和建立生态太过艰难,国内分布式数据库的顶级玩家寥寥无几。而腾讯云是其中一员,并且后劲十足。经过十多年的耕耘、积累与进击,腾讯云数据库已逐步冲破了“三重门”,即开放革新、逐鹿中原和追星摘月,最终实现华丽的蜕变与升维。

第一重门:革新开放

腾讯云数据库的发展早有迹可循。2002年,在计费产品发展需求刺激下,腾讯技术团队开始基于开源的MySQL构建数据库体系。但在“社交2.0”引起数据量爆发时,腾讯的业务线也对数据库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2007年团队开始自研自己的数据库产品体系,即TDSQL前身。

腾讯云数据库对高性能吞吐、分布式水平扩展、分布式KV存储等进行的研发布局,帮助业务系统摆脱系统流量对服务器数量的依赖,以及突破了性能瓶颈、数据可靠性保障、高可用等“不可能三角”的技术难题,大大支撑了腾讯的业务线发展,比如掀起全民“偷菜”热潮的“开心农场”。

2009年,腾讯又发出一记“大招”,正式推出了开放平台。对此,腾讯云数据库技术负责人潘安群表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因为要服务内部外部不同规模业务的交易、账户等,更需要做到零差错。”

此后,在QQ空间等开放平台上,游戏和应用开发者从跃跃欲试到蜂拥而至。这也使得腾讯开放平台,从原来的自有“大胖子”,变成附带很多“小不点”。2010年底,开放平台更迅速达到近3000家客户,同时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但是,一些技术耦合问题也接踵而至。

潘安群表示,“大胖子”业务可以有很多规范和要求,很难出现特别大的问题。但小业务的场景很容易出问题,比如一些开发者没有按规范操作。“因此,我们要提供一个更加完整的数据库解决方案,才能让他们尽可能避免问题。我不希望平台上用户的钱有漏洞或被刷了。”

于是,技术团队研发了一款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以解决高可用、一致性、水平扩容等问题,并让业务系统专注业务逻辑。2012年,腾讯云基于“开源定制化+自研”策略,又研制出通用数据库产品,正式命名TDSQL,并在内部规模推广使用。这标志数据库成为了“正规军”。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兴起以及数据量不断激增,数据库的场景需求也变得更复杂。分布式数据库需要成为云计算时代产业的常态化能力,能够支撑大规模场景的企业级、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应用,以及做到灵活快速部署、敏捷开发、便捷运维等。于是,2013年,腾讯云数据库团队,开始探索OLAP(分析)型数据库以及云原生数据库的研发与应用,来更好地满足行业各类数据库需求。另外,腾讯云面向更多的平台外部客户,同时向公有云进发。

2014年上半年,由于互联网企业纷纷上“云”,腾讯的云业务开始起量,并与金融公司陆续达成合作。而经过前期的“小牛试刀”,腾讯云在数据库应用上也开始酝酿一盘大棋。2014年9月,在微众银行获得牌照后,决定让整个银行的系统使用云和分布式架构。

腾讯云副总裁李纲表示,选中TDSQL是因为银行的特殊性,即银行普惠金融的模式需要数据库,具备低成本无限扩展的能力。“这是我们第一次吃螃蟹。当时还是很紧张的,因为必须得保证整个银行系统的稳定。而事实证明,上线很久后数据库的各项指标均正常。”

目前,微众银行基于TDSQL搭建的银行核心系统,已为2000多家金融客户提供坚实“底盘”,成功服务超2.5亿客户,实现年均日交易3.6亿笔,单日交易峰值近6亿笔,最高TPS达到10万+。此外,微众银行每个账户每年的IT运维成本降至3.5元,仅是传统银行1/10。

可以说,在腾讯云数据库发展的早期阶段,起点似乎有产品线发展需求的必然,也有些客观环境的使然。但归根结底,它的迭代成长,主要得益于开放平台战略。而在内部产品矩阵的验证打磨下,腾讯云的能力一直在变强,而开放战略和团队拼搏的“狠劲”一直未变。

第二重门:挺进“中原”

正因为有了微众银行的突破性案例,才赋予了腾讯云数据库“外延”的新主线。自2015年起,腾讯云开始布局政务云等市场,相继推出政务云,工业云等不同服务。第二年,腾讯云就获得了四川省政务云订单,并在60天内完成交付。

而最初让腾讯云数据库名声大噪的,是“数字广东”项目。2017年,数字广东要组建“敢死队”,并选择TDSQL作为核心系统数据库。此后,腾讯云团队迅速衔接,历经一年多全力奋战,助力广东的国家级政府网上能力,从2016年的全国第九提升到2018年的全国第一。

随后,在“All in产业互联网”战略推动下,腾讯云加快了向外界输出数据库能力,与建设银行、中国人保等纷纷达成合作。2019年8月,张家港农商行正式上线新一代核心系统,而“底盘”就是TDSQL数据库。这是国内银行传统核心系统,首次应用国产分布式数据库。

其实对于TDSQL数据库,张家港行并非一开始就认可。参与项目的腾讯云数据库高级工程师张文表示,“张家港行在选型时,一套是集中式数据库,一套是TDSQL数据库。但最后,他们发现TDSQL成本和性能比较优,经过各种测试完全能胜任,才把核心系统迁移过来。”

通过这次升级,张家港行综合成本降低75%以上。与此同时,效率提升也极为明显。比如TDSQL核心数据库,让张家港行实现高频账户类交易耗时在300毫秒之内。而相较传统竞争对手,张文强调,TDSQL数据库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强一致、高可用、可伸缩和可拓展。

打入传统银行核心数据库,意味着TDSQL数据库在进击中实现“登顶”。接着, 2020年10月31日,平安银行信用卡A+新核心系统完成“换挡”。基于TDSQL数据库,平安银行信用卡完成全球首例银行核心系统从集中式大型机下移至分布式平台,同时新系统能保障10亿级交易账户,并实现10亿级的海量日交易量。

与张家港行一样,平安银行曾在历时三四个月的数据库选型中,当初也是看好集中式数据库。这是因为平安银行有至少15年使用外国产品的历史,专家们非常信赖集中式数据库的技术和服务体系。但考虑到分布式的系列优势,平安银行最终还是决定选用TDSQL数据库。

整体上,对于腾讯云数据库的输出而言,如果说数字广东是重要起点,那么张家港行案例是真正“外延”的标志性事件,而平安银行信用卡的应用是一记强大“助攻”。而随着不断切入云开发、电商、交通和运营商等行业,TDSQL数据库正在不断验证、迭代及拓展新边界。

第三重门:追星摘月

2020年12月24日,腾讯云正式宣布其数据库品牌TDSQL全新升级战略。原有TDSQL、TBase、CynosDB三大产品线,将统一升级为“腾讯云企业级分布式数据库TDSQL”。升级后的腾讯云TDSQL将涵盖分布式、分析型、云原生等,多引擎融合的完整数据库产品体系。

在李纲看来,这次架构调整对外部是品牌升级、简化出口,对内部更精准的描述是融合。三个数据库产品进行能力打散、重新组合,形成数据库底层能力加产品的架构体系,而不同应用场景的引擎被纳入统一体系来管理。“我们希望客户和行业对它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腾讯云副总裁李纲

当前,腾讯云数据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2019年,Gartner的报告称,腾讯云数据库市场份额增速达123%,位居国内所有厂商之首,并在全球范围内保持连续两年增速前三。2020年上半年,Gartner的报告又显示,腾讯云数据库的全球市场份额排名已经提升至前六。

李纲表示,数据库品牌升级,更多是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超融合、云原生以及国产化趋势下,腾讯云数据库将有更深远发展。而如果简单比喻数据库产品线的“合三为一”:既是在做“减法”,也是在做“加法”。减法是整合同类项,化繁为简;加法则是合纵连横,以蓄成强力。

值得注意,腾讯云数据库也已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去年11月正式入选Gartner的数据库魔力象限。其报告认为,腾讯云数据库多年来积累了一套完整的行业解决方案,在传统交易和智能运营等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并在助力数据库国产化迁移中发挥良好作用。

作为世界知名的IT咨询和研究公司,Gartner的魔力象限被称作行业的年度“巡礼”,是国际企业组织采购技术产品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此次“入榜”,李纲强调,“这标志着腾讯云数据库正式进入世界顶级数据库的行列,同时也是国产数据库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不过,虽然腾讯云数据库发展势头大好,但尚未在国内市场占据主要地位。当前,不少大型银行已采用TDSQL等分布式系统,但核心业务依然是集中式数据库。2019年,国外厂商仍占据中国数据库市场80%以上。

纵观国外头部数据库厂商的优势,较大程度得益于多年来大举收购ERP等下游企业,构建了完整的生态系统。由于各种办公系统依托他们各自开发,彼此间无法兼容同时,已形成“割据”态势。因此,腾讯云数据库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在技术破局后如何重构产业生态。

而历史进程正赋予产业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云计算深入发展和普及,众多企业和机构都在转投分布式云数据库。由此,Gartner的数据预测,2023年世界上将有近3/4的数据库会跑在云端。显然,在“云数据库”时代浪潮下,腾讯云正在积极调整变革,以推动“量变到质变”。

结语

十八年磨一剑,不乏道途艰险。腾讯云数据库历经的三道“闯关”,就是自我革新开放,挺近“中原”攻城略地,以及走向世界追星摘月。如今腾讯云已冲破前两道关,正在向第三道关进发。而1月底的一个好消息是,腾讯云数据库的多项研究成果入选国际数据库顶级会议。

从输入者到输出者,腾讯的C2B能力在被一步步释放,进而具备了产业互联网基因。而这使得腾讯云数据库经过全部自有场景验证后,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完成了互联网、政务民生、传统行业和金融银行的应用升维。某种程度上,这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数据库。

腾讯云数据库为什么会成功?相对而言,国内部分科研机构“托底”的企业,向来主要做了“学研”结合,“产”上面却不尽如人意,而腾讯云数据库做到了三者有机统一。技术是基石,产品是能力,生态是附加值,腾讯云的打法正愈发成熟稳健,但国内外的挑战也绝不容小觑。

关键词: 国产 数据库 力量 腾讯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