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超市的收银台附近,经常看到被消费者丢弃的购物小票,为了减少纸张浪费,北京商超开始试点推行数字小票。记者3月9日走访发现,在超市发学院路店,消费者结账后不再获得长长的消费清单,而是获得一张只有二维码的小票,和以前相比,不仅节省纸张,用手机扫描后获得的明细也可以保存。不过,顾客需要授权小程序获取手机号才能查看电子小票,一些顾客对个人隐私产生担忧。
与此同时,收银台上还新增面对消费者的智能显示屏,在结账时,消费者可以清晰看到购物信息,显示屏上会出现二维码,并发出语音提示,顾客可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获取数字小票。
记者注意到,收银台默认提供数字小票,但由于需要微信扫码,不少老年人依旧会主动索要传统购物小票,相比之下,年轻人对数字小票接受程度更高。也有顾客担心,自己授权手机号后才能查看小票,会泄露个人隐私。
对此,超市发信息总监武明表示,按照腾讯官方的要求,目前进入微信小程序都需要授权手机号,为了避免烦琐的操作,目前超市发正在研究将会员系统和数字小票打通,未来争取实现在无需扫码的情况下,小程序自动推送购物信息。
据介绍,推行数字小票的主要目的是节省纸质小票的成本,由于小票含铅,节省小票也更利于环保。此外,传统小票是热敏小票,太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小票内容可能会模糊,但数字小票会永远存在手机里。
武明说,超市发一家连锁店纸质小票的成本约为每年4万元,试点一个月来较以往节约了三分之二的成本。今年,超市发计划将数字小票推广到53家门店。未来,数字小票小程序也将成为超市发到家服务的入口。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马婧
编辑:匡峰
流程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