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已于今日正式在京开幕,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也将在3月5日开幕。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议案以及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陆续公开,哪些与ICT行业息息相关?通信世界挑选了最受业界关注的重点,邀您共同关注。
雷军
全国人大代表
围绕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大方向,全国人大代表雷军今年提交了三项建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建议、关于运用智能技术帮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生活的建议、关于加强数字化赋能县域医防融合发展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建议
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做大做强做优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突破口,但我国智能制造仍然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十四五”时期,我国制造业必须继续坚持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之路,聚焦基础研发能力,增强网络信息化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加速推进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建议:
1.营造有规划可预期的宏观政策环境,引导龙头企业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推动产学研协同研发,组建创新联合体,夯实智能制造装备及关键部件的基础研发能力。
3.持续培育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力争在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系统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4.通过引进来、培养好、促转型等方式,加速填补智能制造人才缺口。
●关于运用智能技术帮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生活的建议
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或将突破3亿。同时,互联网智能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加剧了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困难与挑战。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互联网+养老”行动,在智能应用适老化领域持续取得进展,为应对老龄社会积累了经验。在此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标准建设和应用推广。
建议:
1.推动老年人数字化服务尽快纳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2.指导建立智能技术适老化标准体系。
3.推动智能技术适老场景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
4.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共同助力智能技术适老的宣传推广。
●关于加强数字化赋能县域医防融合发展的建议
目前,全国县域医疗共同体已达到3346个,医疗共同体建设和县域综合医改取得了突出成效。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全国县级医院承担了艰巨的工作任务,同时也反映出当前县域基层医疗体系仍有提升空间。在后疫情时代,加强数字化手段的运用,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切实推动医防融合发展,已成为卫生健康领域的时代新课题。
建议:
1.推动县域医防数据互联共享,争取实现全覆盖。
2.鼓励运用前沿数字技术,加强医疗数据分析与应用。
3.强化县域医疗信息化投入及人才建设。
郎奎平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移动辽宁公司总经理郎奎平认为,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基于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必然产物,既是促进三次拉动的关键生产要素,也是重要的生产力,数据要素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愈加明显。此次两会,他带来了有关“发挥新型基础设施对经济的三次拉动作用,加快数据资产全场景应用”的议案。
●完善社会全量数据管理机制,强化数据资源融通共享
郎奎平建议利用国家顶级域名节点及全国互联网根镜像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持续丰富基础数据资源;发挥5G网络高带宽、低时延优势,利用边缘计算、物联传感等技术提升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力。立足国家数据安全,依托央企既有超大型数据中心优势,增强数据存储、清洗、关键信息获取和数据价值挖掘能力。打破数据壁垒,加快推进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资源归集、整合与共享,形成多方协同共治格局。引导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通用标准,提升数据标准化水平,打造标准化的行业数据库,助力数据资源高效利用。
●加快构建“三横N纵”数据交易体系,发挥数据资产价值
郎奎平建议加快构建横向国家、省、市三级,纵向涵盖政务、民生、金融、交通、工业、医疗等重点领域的互联互通“三横N纵”数据交易体系,将数据资源转化为内生动力,提升社会全量数据资源使用价值。以数据的高效流通和场景应用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创新发展和产业赋能,初期聚焦重点行业实施数据交易应用试点,以点带面推动数据资源全场景应用和数据价值变现。依托央企在数据中心、云平台、服务安全可控、知识产权自主等方面的优势,构建应用数据交易平台,承载丰富的数据应用场景,加速数据资源向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的高效转化。
通过“星火 链网”骨干节点促进数据和资产上链,鼓励企业“上云、上标、上链”,在建立交互与信任体系的基础上,可以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形成供应链金融体系新模式。利用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技术提升风险预测能力,针对疫情防治、减灾防灾等公共安全领域建立风险大数据库,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推进数据应用立法进程,助力数据交易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郎奎平建议加快数据交易领域立法,制定数据交易规则、产权关系,以及数据脱敏、使用等相关市场化规则和标准,利用区块链技术促进数据资产的有效配置,营造良好的数据流通和交易环境。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监管作用,建立包容审慎的监管机制,支持各行业合理利用数据资产。从技术层面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完善等级保护、电子认证、安全监测、应急处置等制度标准,提升数据交易安全等级和安全保障能力。建成社会广泛应用的,集约、高效、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的数据交易体系,促进“双循环”,激发数字经济新活力。
李金波
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