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金融 > > 正文

比芯片更棘手!我国出手解决这一“卡脖子”难题,10亿资金将到位

2021-03-03 07:45:51来源:互联网

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我国在半导体领域“卡脖子”的情况大家听得多了,殊不知,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需求国,我国在种子产业上也存在依赖海外进口的难题。例如,我国西兰花种子有 95%需从日本进口。

根据中国种子贸易协会发布的报告,从2017年开始,我国自海外进口的农作物种子规模出现增加,每年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作物品种进入中国市场,进口量维持在7万吨左右,2019年的进口金额就达到4.35亿美元(折合约28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我国大量自美国、巴西等国进口大豆的举动背后,也与种子产业的发展脱不了关系。要知道,美国就是高度重视种子产业的专利保护,早早地推进该国大豆品种改良,使得该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机械化生产,也因此成为了全球最大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从而实现了“大豆自由”。

不仅如此,靠着率先发展起来的育种技术,美国的科迪华(杜邦陶氏的农业部门)以及德国的拜尔已垄断全球种子市场被所,这两家巨头目前拿下了全球将近50%的市场份额和大多数核心专利技术。

当然,和国产芯片严重短缺的情况相比较,我国在种子领域与国际的技术差距还算小。业内代表人士就指出,这一领域“卡脖子”的原因在于,我国没有原创性的育种技术。目前,我国也在着手解决这一发展困境。

今年1月下旬,我国就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列入了2021年的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之中。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也迅速跟上了建设步伐。

据长江商报最新报道,3月1日当天,我国碧桂园农业、华大农业等在内的企业携手武汉开发区兴建的,“中国种都”总部大厦和储运中心项目正式竣工。伴随着种都项目顺利落地,此园区将设立首期规模10亿以上基金,帮助中小种业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以进一步解决我国在育种难题。

按照初步规划,中国种都项目将作为全国的种业创新高地和成果孵化转化平台,预计将在3月底投入使用。随着我国在种子产业的精心耕耘,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种子产业也能快速崛起,打破美德巨头的市场垄断地位。

文 |廖力思 题 | 徐晓冰 图 |饶建宁 卢文祥 审 |徐晓冰

关键词: 芯片 棘手 我国 出手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