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金融 > > 正文

滥用人脸识别,打了6年官司,Facebook赔偿用户6.5亿

2021-02-28 20:46:48来源:互联网

文| AI财经社 唐煜

编| 张硕

为了捍卫自己的人脸信息,2015年,三名美国伊利诺伊州公民拿起法律武器,将不守规矩的社交巨头Facebook告上法庭,组成了一只多达160万人的维权大军。

作为有史以来最大的隐私诉讼案之一,2021年2月27日,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据外媒报道,一名联邦法官批准了和解协议,Facebook将向这些用户支付6.5亿美元(约42亿美元),扣除9750万美元的律师费和接近91.5万美元的诉讼开销,三名原告代表每人将获得5000美元,其他人每人至少将获得345美元赔偿。

一切都要从Facebook在2010年推出的一项新功能“标签建议”说起。用户只要上传照片,系统就会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将照片中的人物圈出来,建议用户标注出这是谁,并把这些信息储存在自己的数据库里。但这一切都没有告知用户,而且这个功能还被设置为默认激活。

Facebook的工程师曾在一场演讲中说,他们“拥有一个可识别整个地球人口的系统”。Facebook还因此申请了一项技术专利,可以通过用户的面部表情来定制广告。

这些让在金融公司工作的Carlo Licata感到非常不安。同样感到被侵犯隐私的还有Adam Pezen、Nimesh Patel 两位伊利诺伊州公民,于是在2015年,三人分别针对Facebook提起了诉讼,状告Facebook 在收集和存储生物特征数据时,没有明确告知、没有征得用户的书面同意,也没有说明数据的保存期限。

对抗一家彼时市值高达2000多亿美元且刚超越沃尔玛的明星公司,对普通人来说无疑是一场鸡蛋碰石头的大冒险,但个人隐私保护走在前列的伊利诺伊州为他们提供了最强硬的法律护盾。

早在人脸识别技术刚起步时,美国伊利诺伊州就在2008年颁布了《生物识别信息和隐私法》。法律规定,公司在收集生物识别数据之前,必须征得个人的许可,这些数据包括“视网膜或虹膜扫描、指纹,声纹、手或脸部的识别”。法律还要求公司列出数据存储的目的和时间长度,并将这些详细信息包括在书面的生物统计学隐私政策中。如果一家企业违反法律,个人可以起诉这家公司。

长达6年的审理过程中,Facebook一直试图中止诉讼,但申辩的理由都被法官驳回。2019年9月,Facebook被迫把人脸识别功能设置为默认关闭。当时,大约690万名伊利诺伊州Facebook用户被列入和解之列,截至当年11月,仅有约160万名用户提交了索赔表。

2021年1月,Facebook终于认怂,同意支付5.5 亿美元和解。但联邦政府认为惩罚力度还不够,又加价 1 亿美元,最后以6.5 亿美元成交。除了交罚款、关闭人脸识别功能,和解协议还要求Facebook删除现有的人脸模板。

近年来,Facebook屡屡被曝出隐私问题,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最广为人知的就是2019年,Facebook和第三方分享8700万用户的数据,用于政治广告投放,操纵大选结果。不仅公司市值蒸发掉700亿美元,还被FTC罚款50亿美元,创下了截至当时史上最大一笔罚款,相当于Facebook一个月的营收。不过令人讽刺的是,和解协议宣布后,Facebook的市值增加了104亿美元,是罚款的两倍。

这些还不是Facebook面对官司的全部。2020年8月,同样是因为人脸识别问题,Facebook又在加利福尼亚州法院被起诉,被指涉嫌收集、存储超过1亿Instagram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这些罚单和官司恐怕并不能让Facebook变得守规矩,毕竟更有价值的用户数据是这个蓝色永动机赖以生存的养料。

最近,Facebook正在发起一个名叫“好点子值得发现”(Good Ideas Deserve to be Found)的宣传活动,在广播、电视和众多数字平台上疯狂投放。Facebook称,这是为了让用户知道,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广告有助于他们发现更多适合自己的新事物,同时还能挽救很多受新冠影响苦苦挣扎的小企业。

外界评论称,Facebook此举恐怕醉翁之意不在酒,除了拉拢用户的心,这也是在暗暗对苹果示威。苹果此前也在考虑对iPhone数据政策做出改变,让用户自行选择是否同意手机收集数据,广告客户是否可以跟踪其活动。这自然对像Facebook这样靠广告维生的社交巨头杀伤力极大。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关键词: 滥用 人脸 识别 官司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