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金融 > > 正文

学会用科技,不是为了炒股,而是更高的追求

2021-02-19 07:00:46来源:互联网

全球风口丨 你的全球科技前哨侦察兵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今天是周五,过了这个周末,春节就算过完了,大多数人周一就要上班了,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实用的话题。

我们听很多朋友讲过,说不知道了解先进科技有什么用,好像除了掌握些知识、开开眼界,就没别的价值了,最多用来炒炒股。

我们一直强调,这是科技进入展开期、进入各行各业的时代,未来没有企业不是科技企业。科技对社会的推动是巨大的。

这对做技术的人比较好理解,加入那个接近风口的领域就好了。所以我们一直强调“不讲产业化时点的黑科技都是耍流氓”,也一再强调人工智能已经进入收获期,各行各业都将会被人工智能改造。

VR/AR正在找到第一个产业突破口,VR大概率是ToC的游戏,而AR大概率是ToB的远程协作;而再过个三五年生物治疗将会进入收获期,基因编辑会得到广泛应用……你只要按照这个节奏去找机会就好了。

但大多数人不是技术背景,该怎么抓住技术带来的机会呢?别急,其实你们的机会更大:

因为技术在人群中的扩散是有特定规律的,20年前硅谷的Geoffrey Moore就提出了跨越裂谷理论,说的是按照一个人接受科技的早晚程度把人分成五类:

创新者是技术的开发者;

早期采用者是看到新技术就会去搞懂、去使用的人;

早期主流是要等技术的易用性解决了、足够好用才会使用的人;

晚期主流是要看到周围的人都用了才会采用的人;

而最后一类叫拖后腿者,是怎么都不用新技术的人。

人群中早期主流和晚期主流加起来占80%以上,得主流者得市场。

但要让早期主流使用,光靠创新者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靠早期采用者帮忙完善产品、总结使用经验、乃至义务帮忙推广,才能让主流接受。很多优秀的科技产品,因为忽略了早期采用者的价值而导致失败。

著名作家格拉德威尔在他的《引爆点》一书中也传达了类似的理念:一个产品流行与否,最关键的往往不是发明人,而是最早期的拥趸,他们才是产品得以流行的关键。

这事其实不难理解,看看小米手机的流行和米粉的贡献你就明白了。

而这些早期采用者不需要是技术背景,只要是愿意第一时间采用新技术就好。这可是可以培养的,而且对科技企业价值巨大的岗位。

现在是科技普及到每个行业领域的时代,这样的早期采用者尤其重要。如果你是那个在公司里最早接触和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人,保证老板会高看你几分,甚至会给你机会,研究如何把技术落实到企业实践当中。

像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VR/AR等等,都已经有了很多实践案例了,就等着更多早期采用者们把这些技术普及到更多领域呢。

而在普及的过程中,早期采用者们一定也是最早的受益者。这一切,不过都起源于你对新技术好奇,愿意首先尝试使用。

所以我们说,科技不是玩具,是工具,但抱着好玩的心态去用科技是对的。

更重要的是,美国普利茅斯学院教授Diego Comin提出,先进国家和落后国家的差别,不是看哪个国家接受科技的速度更快,因为落后国家接受科技的速度也很快。

而是看全社会接受科技的程度,先进国家接受科技的人口比例要大大高于落后国家。你看,能否有更多科技的早期采用者,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先进程度呢。

最后,用好科技不光可以帮助就业,还可以帮助创业。我们在科技特训营里讲过,创业最大的市场不是技术带来的行为改变,而是技术推动社会造成的习惯改变。

也就是说,最成功的创业者不是最懂技术的人,而是最会用技术的人。像因为订不到酒店而创立的AirBnB;因为打车难而开发的Uber;因为堵车而设计的超级高铁等等。只要经常用科技,你也有机会找到自己的创业项目。

我们的春节知识红包十讲就结束了,但科技给每个人、给全社会带来的精彩才刚开始。欢迎加入科技特训营,和我们一起懂科技、用科技,一起改变你的人生。

关键词: 学会 科技 不是 为了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