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财经 > > 正文

科创教育看高中|市西中学董君武:教育关乎未来

2021-02-16 11:15:28来源:互联网
“今天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比如说国际竞争,事实上,三十年以后的国际竞争,正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生。”在2月15日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有请校长”节目中,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董君武表示,“我们今天培养怎样的学生,就会创造怎样的未来。”
董君武提倡用科技和教育相融合来推进高中阶段学习的变革,“我们必须让学生保有一种推究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这就需要以科技与教育的融合来促进学生能力、素养和思维的发展。”
然而,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被他视为是高中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这样的一种教育焦虑下,我们的科技创新就会被部分家长拒绝,因为他们关注能读什么样的初中、能上什么样的高中,最终能考什么样的大学,他们关注能够直接影响考试成绩、影响录取分数的项目。”
董君武表示,这样的理念不改变,科技创新教育就会存在困难,出现瓶颈。
然而,即使理念正确了,学生和家长愿意投身于科技创新教育相关的学习中,学校又如何提供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需要的环境、资源、课程、教学,以及时间上的保障?“这又是我们教育界要去思考的问题。”
董君武表示,市西中学用多年的事实证明了一点,“科技创新教育既可以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也可以充分地提高高考成绩。”早在十几年前,他在关于要办什么样的学校探讨中就提出,如果学生每天早晨醒来像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一样渴望上学,“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教育就是让人向往的教育。”反之,如果一个学生醒来以后想到要去学校了就愁眉苦脸,“这样的教育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呢?”
假设把学习时间投入也作为学习成本的话,董君武认为,我们就面临一个投入产出比的问题。“今天的教育,许多人所追求的就是把学生所有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都用在了考试相关的这些所谓题目的刷题中,这是一种生命的浪费,无异于对人的一种‘慢性谋杀’。”
他主张,“不上课≠不学习”“无作业≠不学习”,学习时时刻刻都在学生身边发生,教育者的关键则是要让学生存在对未知的敬畏感和探究的欲望,要让学生对学习、对学校充满热爱。
而学习也有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之分,“同学之间聊聊天、讲讲故事的过程中,课堂中没听懂没弄明白的50%可能学会了、理解了、掌握了。”董君武强调,我们要认识到:学生聊聊天、讲讲故事,这都是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甚至保证晚上充足的睡眠,也是学习必要的过程。
“全面地认识到学习是怎么发生的?这就是今天要关注的问题。”
教育关乎未来,但董君武遗憾地说,今天中国的教育还关注着考几分、排第几名。而未来中国的建设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是不是需要有一场教育大讨论,来澄清一下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本原与价值,使教育更好地面向未来,走向未来。”
市西中学源于1870年创建的“尤来旬学校”,1946年正式命名,1953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市重点中学,2004年成为上海市教委首批命名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首任校长赵传家先生提出的“好学力行”的校训,是市西中学70余年践行和传承铸就的文化传统。在新的发展时期,市西中学赋予“好学力行”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了“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发展愿景,围绕“促进学生优势发展的个性化学习”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尊重规则会选择,合作包容有爱心,实践创新善质疑,身心健康全人格,胸怀天下担责任”的优秀高中毕业生。
董君武系教育博士、上海市特级校长,现任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历任上海市育才中学副校长,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华东模范中学校长。先后荣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
 “有请校长”则是WLF打造的系列论坛。此前的2020年第三届WLF期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上海中心,携手国内千余所顶尖学校,共同发起成立了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科学教育联盟。校长论坛即是该教育联盟和科学T大会的衍生模式,汇聚全国知名中小学、重点高中校长,从教育实践者的角度,分享科学教育新理念和实践经验,探讨未来教育模式发展趋势。

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董君武。

以下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和董君武之间的对话(经编辑):
WLF:首先请问一下,您觉得为什么需要提倡科技和教育相融合来推进学习的变革呢?
董君武:很高兴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来讨论这样一个话题,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着社会,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
教育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我们今天的学生是为未来的社会创造财富、创造科技的发明发现。今天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比如说国际竞争,事实上三十年以后的国际竞争,正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生。所以无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今天培养怎样的学生,就会创造怎样的未来。
所以在技术应用深入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让学生保有一种探究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这就需要以科技与教育的融合来促进学生能力、素养和思维的发展。
WLF:在当下科教融合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攻克的难题是什么?
董君武:实际上,当前社会,存在一些认识、理念上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破解。
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今天中国的社会普遍存在教育焦虑,这样的一种教育焦虑下,我们的科技创新教育就会被部分家长拒绝,因为他们关注能读什么样的初中、能上什么样的高中,最终能考什么样的大学,他们关注能够直接影响考试成绩、影响录取分数的项目。这样一种理念不改变,科技创新教育就会存在困难,出现瓶颈。
又比如说,如果理念正确了,学生和家长愿意投身于科技创新教育相关的学习中,那么学校怎样提供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需要的环境、资源、课程、教学,以及时间上的保障?这又是我们教育界要去思考的问题。
WLF:再来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科教融合,市西中学的课堂教育里面做了一些什么样的探索和实践?
董君武:市西中学是一所富有传统的品牌学校,始终走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前列,努力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他所需要的课程与教学。近年来,市西中学在课堂教学方面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学校中有各种学习的可能。
比如说,我们在2012年就创设了“思维广场”,在这样的教学空间中,学生可以自己看书、上网,独立学习;也可以与其他同学在老师主题引领下讨论互动,合作学习;也可以自己邀请几位同学,就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这样的学习,市西中学都是在必修课程中间的课当中发生的。
2019年,我们学校创建了“漫思”(MINDS)实验,我们借鉴思维广场的实践成果,把理化生的实验室和线上、线下学习的硬件条件,以及个体学习的图书馆社和研讨性的学习空间,整合在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空间中,学生在理化生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自己上网学习,可以看书学习,可以有教师和同学讨论着学习,也可以走进实验室在实验探究中学习。
通过这样的一种教学的变革,更好地聚焦了学生的高阶思维的培育,特别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支持。
WLF:我们知道,学生在学校里面的学习是全方位的,除了课堂之内,当然还有课堂之外,所以您在课堂之外的科教融合有哪些策略和措施呢?
董君武:长期以来,市西中学按照市教委规定的教学总课时量安排课表,所以有大量的课余学习时间供学生自主学习,很多学生和家长感觉到市西中学活动非常丰富。作为一所高中学校,在确保高考升学成绩保持高位的条件下,我们有科技节、英语戏剧节、文史节、体育、艺术节等,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一系列的活动。
比如说,我们学校有二十个创新实验室,在市西中学放学以后,有大量的学生就在他喜欢的实验室中做科创的项目和实验。我们没有双休日和寒暑假的补课,但是寒假再低的气温,暑假37℃甚至38℃的高温,仍然有很多同学在实验室做他的科技创新项目,甚至有的同学为了科技创新项目有成效、出成果,一个团队通宵轮流在实验室中做实验、做项目。
所有这样的一种支持,我们充分地相信,对科学探究达到痴迷程度的学生,他的能力、素养、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高三的时候,面对高考这样一个大家都容易焦虑的问题,我们学生以对科学热爱痴迷的态度,投入到高三高考复习中,相信他们同样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市西中学用多年的事实证明了这一条,科技创新既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也可以充分地提高高考成绩。
WLF:您刚才讲的内容对我们现在这种焦虑的教育,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答案,其实学生在通过科技创新或者是科研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提升的是全方位的能力。当然对于科教融合,其实很多学校都在推进,也在实践,市西中学在这方面有些什么样的创新突破点,同时有些什么样的成效呢?
董君武:在科创教育中,我们学校有一个教学方法称为“半野生”教学法。也就是说,在课程教学中,我们有一批教师指导学生去畅想,帮助他们把他的思想、理念、观点、创意转化为现实,这是科创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着力点。
那么老师怎么指导呢?学生有一个创意以后,老师就跟他一起讨论,讨论了以后,让他动手去实践,实践会碰壁,碰壁了以后再跟老师进一步来讨论,为什么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碰到了什么问题?可能有哪些路径来解决?解决方案有哪些?可能形成了3个、5个方案,再让学生自己一个个去尝试。如果都走不通,回过头来,老师再跟他讨论。学生自主探究,探究到走不下去了,我们老师参与讨论与指导,再让学生去实践。这样的教学,关键是聚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才是科创在高中阶段要达成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我们学校进一步提出了优势学习理论。我们认为每一位学生他都有自己偏好的、喜欢的优势学习内容、优势学习方式、优势学习时间、优势学习环境。所以市西中学通过包括科创教育相关的教学实践,逐渐凝练,提出了“以优势学习评价”,在优势学习环境,选优势学习时间,用优势学习方法,学优势学习内容,促优势学习发展”,使得每一位学生在市西的课程教学中都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优势发展的学习内容、方式、时间、空间,最终实现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所有这些融入了我们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逐渐凝练发展起来。
WLF:我们还特别想问一个问题,您个人认为科教融合它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样的?
董君武:我觉得科教融合的发展方向来看,我们很自然地要关注一个命题,就是我们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从科教融合的角度来说,我们很自然地就要关注培养具有学术素养的未来的学生。学生素养的培育主要要关注哪些方面?我觉得至少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要通过科教融合,使学生对未知事情保有一种持续探究的欲望,充满好奇心,保持一种持续的学习兴趣,让他愿意投身到不断地面对未知世界的探究与学习中,这是我们科创教育、科教融合中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第二,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探究未知世界中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在失败中能够一次次地站起来,走向成功、走向未来。而这样一种意志品质的培养应该是科教融合的重要的目标和任务。
学生素养的培育还有第三个着眼点,就是社会责任感。我们为未来培养优秀人才,培养怎样的人呢?学生他关注的不只是自己考什么大学、做什么样工作、赚多少钱、有一份安逸的生活,我觉得对于优秀人才来说,这是基础性的目标。今天我们面向未来培养优秀人才,科创融合培养优秀人才,必须让我们的学生有国际的视野、本土的情怀,他对国家、民族、人类有一种使命感,他的这样一种追求,才更有价值。
WLF:的确是这样,无论是从学校、老师,甚至到家长,要把教育孩子的眼光放大放远,当然刚才您一开始就提到了,我们没有办法避免的就是我们孩子还是要面对很多的考试,包括升学,学生在参加科创实践活动,他的确是要占用很多的时间,是不是真的会对基础的、一些基本的学业和学习带来一些冲突,甚至带来一些影响呢?
董君武:市西中学在9年前就有一个观点,称之为“不上课≠不学习”“无作业≠不学习”,学习时时刻刻都在学生身边发生,我们作为教育者关键要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未来存在敬畏感和探究的欲望,要让学生对学习、对学校充满热爱。
我十多年前就跟老师们半开玩笑地说,我们要办什么样的学校?我当时举了一个最通俗的例子,每一天我们的学生早晨醒来想到的是马上又可以上学去了,是很开心地觉得我又可以去学校了,就像幼儿园大班的学生觉得9月1号要上学了很开心,等不及要上学了,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教育就是让人向往的教育。如果一个孩子醒来以后想到要去学校了就愁眉苦脸,这样的教育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呢?
所以我跟老师们讲,教师的能力和素养要体现在哪里?不是体现在我今天布置了5道数学题,学生认认真真做完了、做得很好,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今天我没有数学课,也没有数学作业,我一个班学生回家以后,还有60%-70%的学生很开心地主动在学数学,我作为数学老师就成功了,而且学生一定学得好。
我们要相信,当学生充满着对学习的热爱、对这门学科的热爱的时候,这门学科一定学得好。同样的,事实上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或者说学业效能并不简单地跟付出的学习时间成正比,它有一个效率、效能的问题。可以讲,我们假设把学习时间投入也作为学习成本的话,那么就面临一个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今天的教育,许多人所追求的就是把学生所有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都用在了考试相关的这些所谓题目的刷题中,这是一种生命的浪费,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慢性谋杀”。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我浪费了5个小时,就是我的生命被挤掉5个小时。
因此,我们今天的教育真的要考虑多少的时间投入是最有效,怎样时间投入学习最有价值?简单地讲,时间总量有一个度,时间投入的节点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如果用专业一点的话来说,每一位学生学不同的知识都有不一样的优势学习时间,而这种优势学习时间又有“学习机会之窗”和“学习生命周期”两个维度。
举个小例子,比如说英语都会背一些单词、背一些课文,语文也会背一些古文、背一些好的篇目,有些人早晨醒来很容易记住,有些人可能晚上八九点钟容易记住,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如果说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充分选择的可能性,他就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学习这一个内容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他的效率、效能一定更高,他的学习也更有价值。
所以简单地讲,“不上课≠不学习”“无作业≠不学习”,本质上就是要给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WLF:的确是,让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升起来,甚至于能够热爱学习,科技实践活动,它也许占用了一些学习的时间,但是提升的可能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董君武:其实还有一个方面,实际上,学习有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之分。所谓正式学习就是通过课堂、通过老师的讲解、通过自己图书馆的看书、通过实验室做实验,这样一些非常正式的学习环境与过程中的学习。
我记得有一位科学大师回忆自己的经历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他当时在西南联大学习,这是一个条件非常艰苦的大学,也是中国苦难岁月中的一段教育记忆,而恰恰是在中国苦难岁月中最艰苦的西南联大,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这已经被中国教育史所公认。这位科学大师说,当年他在听老师上课的时候,他的同学们有一半内容都没听懂,但是西南联大因为条件很艰苦,晚上没电灯,煤油也不大有,所以晚上做的最多的是什么呢?露天的,五六个、七八个同学坐在一起聊聊天、讲讲故事。在这样的聊聊天、讲讲故事过程中,把课堂中没听懂没弄明白的50%,就学会了、理解了、掌握了。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即使学生聊聊天、讲讲故事,这都是学习过程,是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
而且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晚上睡觉也是学习必要的过程,缺少充足的睡眠会影响学习,因为睡眠过程中是大脑在非清醒状态下对清醒状态下获取的信息的一个无意识的过滤、筛选、结构化的过程。
所以我们要研究学习是怎么发生的。市西中学不仅有刚才我提到的“思维广场”、“漫思”实验室,有图书馆,我们还建构了“新型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泡杯咖啡、喝喝茶,聊聊天、讲讲故事,发发呆、开开小差。这就是今天的学习要关注的问题。
其实在这背后还有一个知识分类问题,分享给大家。知识有一种分类维度,分成明述知识和默会知识。什么叫明述知识呢?就是可以用语言传递的知识,有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肢体语言,用语言可以表述的、表达的、传递的知识,称之为明述知识。
与此相对的,称为默会知识,这类知识是指很难用语言传递的知识。很难用语言传递的知识有没有?有,中国有句老话,比如说到讲不清楚的时候,急了就会说,这个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就是说确实有一类很难用语言传递的信息,这就是默会知识。教育哲学的研究表明,默会知识先于明述知识而存在,它更多跟能力素养相关。
但是大家就有一个问题了,默会知识既然很难用语言传递,它能不能传递呢?我个人认为,默会知识它不仅跟能力与素养有关,而且它是可以传递的,它的传递路径至少有两个。
一个我称之为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感悟体验,在面向社会的实践中,不断碰壁、探索、再碰壁、再尝试,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会逐渐领会了面对困难、面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怎样去寻找解决方案?这也许很难用老师的语言来讲清楚。
另一个是称之为文化浸润。生活在一个环境中的一个群体,就会形成共同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这种价值判断、行为选择是可以潜移默化的,内化为这一群体的共同认知。我举一个例子,比如今天这里有复旦毕业的校友在讨论一些话题,那里有交大毕业的人在讨论一些问题,对这两所大学的文化比较了解的人,也许在这里听个一刻钟、半小时,在那里也听个一刻钟、半小时,就可以分清哪一拨是复旦的,哪一波是交大的。为什么?因为两所大学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行为选择、他们关注的问题和话题一定是有差异的。
这是怎么形成的?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集体人格,浸润在一种文化环境中,这种集体人格就会逐渐写入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人的思想中,表现在价值与行为选择。
因此,我们科创教育、科教融合,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面对真实问题的研究中,去形成一种价值判断、行为选择,直接建构他的能力素养和思维方式。
WLF: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所有的老师、家长来好好地反思一下,我们再来聊聊科创思维,您觉得科创思维对学校和教学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董君武:我觉得应该从学生的思维发展角度来讨论,实际上思维有相对的低阶思维,也有相对的高阶思维。高级思维包括分析、批判、创造,分析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这需要学生通过面对真实的社会环境下的一些问题的研究、解决过程,逐渐提升。
在科创教育中,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提出问题。所以我们如何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今天教育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而科技创新,恰恰能够来回应这个问题的解决。
我记得大概两年前,一位大学校友推送了一个视频给我,关于以色列教育问题的介绍,可能很多朋友也听说过这个故事,以色列的家长在孩子放学回来以后问什么问题?中国的家长在孩子放学回来问什么问题?做个比较。
“作业做了吗?”“考试了吗?”“考几分?”“排第几名?”这是中国家长。
以色列的家长则会问,“今天提过问题吗?”没有提出问题的时候,就要教育孩子:“你都学会了?”“一点问题也没有了?”如果说孩子提问题了,家长进一步追问:“你提了什么问题?”“问题质量怎样?”“问题解决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关注问题及其质量与解决,就要关注问题有价值吗?有原创性吗?有创造性吗?…所以以色列这样一个国家能够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到今天的程度。
教育真的是关乎未来,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关乎人类的命运,有时候想想今天中国的教育还在关注着考几分、排第几名。不仅是学生关注、家长关注,甚至有一些政府官员还给校长下指标。今天的基础教育为什么会走到今天?
所以我觉得,未来的中国建设,需要今天什么样的教育?这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必须直面并回答的问题,这关乎国家的未来。我上次跟几位校长在讨论,中国是不是需要来一场教育大讨论,理清教育的本原价值,澄清教育的思想与理念,使今天中国的教育更好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关键词: 科创 教育 高中 中学

热点
39热文一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