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刚需购房群体在房地产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们的购房需求往往是基于自住的迫切需要。而房产政策作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对刚需购房者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从信贷政策来看,银行对于房贷的利率和额度调整直接影响着刚需购房者的购房成本和可承受范围。当信贷政策宽松时,银行会降低房贷利率,提高贷款额度。以实际数据为例,在某些时期,房贷利率从 5%降至 4.5%,对于一个贷款 100 万、期限 30 年的刚需购房者来说,每月还款额会减少约 290 元,30 年下来总利息支出将减少约 10 万元。这无疑减轻了刚需购房者的经济压力,使得更多人能够承担得起购房费用,刺激了刚需购房需求的释放。相反,信贷政策收紧时,房贷利率上升,贷款额度降低,刚需购房者的购房门槛提高,很多人可能会因为资金不足而推迟购房计划。
限购政策也是影响刚需购房的重要因素。在一些热点城市,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和投机性购房,实施了严格的限购政策。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限购政策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方面,限购政策可以稳定房价,避免房价因投机炒作而虚高,让刚需购房者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选择合适的房源。消极方面,如果限购政策的标准设置不合理,可能会误伤一部分刚需购房者。比如,一些城市要求购房者具有一定年限的社保或纳税记录,对于一些刚毕业不久、有购房需求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因为不满足条件而无法购房。
税收政策同样对刚需购房有影响。契税、增值税等税收的调整会直接增加或减少购房者的购房成本。例如,对首套刚需住房给予契税优惠,能够降低购房者的支出。以下是不同面积首套房契税政策的对比表格: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对于 90 平方米以上的首套房,契税税率有所降低,这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是实实在在的优惠。